月度归档: 2021年7月

“雨衣爸爸”胞妹诉真情

好姑_发布时间:07-3111:17
郑州地铁五号线遇难者妞妞的姑姑

大家好!我是郑州地铁5号线遇难者张某月的姑姑。爸爸穿着雨衣、戴着墨镜、推自行车在地铁口等妞妞回家的照片在网上流传,引起很多人的关注。

首先声明,这件事决不是炒作。因为家里有很多事情要处理,我们没有精力去顾及网络上的议论,不想多说什么。直到一些媒体找到我澄清,我才知道这件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质疑,甚至是侮辱谩骂,我只好站出来回应。

25号晚上,我在宾馆里陪着嫂子。我哥说要回家住,就走了。清晨,嫂子急促的声音把我吵醒,她正在打电话求助一位朋友去劝解我哥,我才知道他在地铁口坐了一夜。我当时并不知道他是以怎样的装束和形式坐在地铁口。他不是网传的天天在地铁口,只有那一夜,因为第二天是“头七”。

后来看到照片,我确认是他后也奇怪为什么是这种装束。原来,那天早上他是穿着这身雨衣和女儿分别的;戴的墨镜是女儿送给他的礼物;口罩上有洞是不想呼吸久了湿气大把眼镜熏模糊;纸牌上写的是他的思念他心底的呐喊。他联想的是火车站或飞机场接站的情形。他平时骑的就是这辆自行车。无数次,他用这辆车把女儿驼回家。

“妞妞”是他对女儿特殊的昵称,虽然女儿已经27岁,他还喜欢把女儿当成小孩儿逗着玩。他只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怀念女儿。至今我们都不知道那些照片是谁拍的。

这些天,我哥哥一直在自责,后悔自己没有教会女儿游泳,后悔没及时得知地铁里进水。总在想如果时间倒流到某一刻,他能不能做些什么改变这个结果。

妞妞小时候身体柔弱,家人对她都十分爱护。爸爸妈妈甚至从看脚型就能认出是她。哥哥平时做事踏实认真,一是一,二是二,坚持原则,唯独对女儿特别宽容,只要女儿开心就好。突然失去唯一的女儿,我哥哥嫂嫂都特别伤心。

还有网友质疑妞妞丈夫为什么没能保护好妻子,猜测两个人感情不好。在这里给大家说一下,他们夫妻十分恩爱,结婚三年,有个两岁的儿子。她的丈夫不会游泳,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我相信他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去保护妻子。这些天他一直十分哀痛,常常神情恍惚。

我妈偏瘫两年多,时常住院。爷爷奶奶八十多岁,至今不知他们亲手带大的孙女已经不在人世。昨天下午,我刚刚为我妈办理了出院手续。两边忙着照顾,处理各种事情,应接不暇。

最近几天,我总是半夜醒来,迟迟难眠。很多人都来问我情况,关心我们,我非常感谢!特别感谢那些献花祭奠的素不相识的朋友们,使我侄女在通往天堂的路上有同行的陪伴,有无数人的祝福,有鲜花铺路!

在此,希望大家能互相谅解,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端的猜测上。

唯愿所有人平平安安!唯愿身边的温暖不再短暂!唯愿悲剧不再重演!

1070万阅读5035

资中筠:记饿——“大跃进”余波亲历记


1956-1959 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 1959 年回国後赶上承
受“大跃进”的後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如今回忆起来最突出的竟是一个“饿”字,与“吃”有关的故事、轶事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首先要交代的是,本人当时虔诚地“爱国、爱党”,政治热情极高,毫无独立思考能力,对一切公开的宣传和内部传达的情况、指示、精神从不怀疑,一味紧跟。越是困难、艰苦,越认为是对自己的“考验”,从不问一个“为什么”——是为大背景中个人思想状况的小背景。

1958 年“大跃进”开始时,我在维也纳,随中国代表常驻“世界和平理事会书记处”(一个苏联领导下的国际组织),只从定期收到的《人民日报》上得知国内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景象。加以同事间互传国内来信中描述的神奇数字和预期的远景,以及工、农、兵、学、机关干部全体动员大炼钢铁、除四害、搞“超声波”试验等,令我们兴奋不已。我觉得身在万里外,不能亲历其盛,实在遗憾。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向外国人宣传“大跃进”的成绩。在这段时期一切对外活动中,中国人只要发言,都宣传“大跃进”。外国人如果对此有质疑,一律认为“不友好”。

记得那一年有一次国际和平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郭沫若在发言中当然也是大段宣传“大跃进”,提到“十年超英,十五年赶美”,一位长期在美国的老革命领导在审阅英文稿时说:英国已经在走下坡路,十年超英的目标太低了。但因为这是上面定的口号,他不能改。此一例足以说明当时全民头脑发热的情况,连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老革命也不例外。

到 1959 年夏,就陆续传来国内供应紧张的消息,而且急剧恶化,特别是基本食品供应发生问题,开始削减每月粮食定量。我们对“自然灾害”之说当然毫不怀疑,只感到国内物资匮乏,而我们还在国外“养尊处优”,都于心不安,十分内疚。于是我和陈乐民以及另一位年轻同事一再向领导提出申请,要求调回国内“与全民共甘苦”,并经受艰苦的“考验”。对于我们这种和平年代才参加“革命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来说,没有经过艰苦斗争的考验是经常被敲打的弱点,也是自己的一块心病。所以有了“艰苦”的机会,不问情由都不肯放过。

1959 年 8 月我和陈乐民果然奉调回国,倒不是领导同意我们与人民“同甘苦”的要求,而是中苏关系恶化,国内对这个和平机构的方针有所改变,准备逐步撤出。我们回国兴奋劲头过去之後,开始感到物资匮乏的现实,首先是每人登记粮食定量,按月领粮票。我们都自觉把粮食定量按低标准上报,我一向饭量较小,以为一个月二十多斤粮食足够了,还没有意识到在一切其他“油水”都没有的情况下,饭量会大得自己都吃惊。机关食堂每人限买半个菜。用不了多久就明显感到食堂的肉菜稀少,日益清汤寡水。早餐偶尔有鸡蛋卖,每人限一个,稍晚就轮不到了,再後来鸡蛋就绝迹了。

刚回国时我还有一次尴尬的经历:我们夫妇二人与朋友夫妇相约到附近一家熟悉的小餐馆去“打牙祭”。饭後我抢着付账,却不意那价钱高出我出国前许多倍,我完全没有心理准备,阮囊羞涩。朋友笑笑说还是我来吧!经他解释才知道那是当时的一项特殊政策,开一些高价饭馆,在特定的商店卖一些高价糕点,以便货币回笼。以我们当时的工资,那种高价餐馆当然是很难问津的。

以後匮乏的形势日益严重。偏巧我开始怀孕。应该说,我从未有过一般孕妇的反应——呕吐、挑食,等等。我对怀孕的记忆只有饥饿感。胃口出奇的好,空前的“馋”。平时那种不吃肥肉、不吃羊肉、怕油腻、怕膻气啦,种种娇气一扫而光,可以说见“油”开眼。

我自工作以後一直住集体宿舍,吃机关食堂,婚後依然如此,不过两人在集体宿舍楼中分到一间房而已,其他仍与单身汉一样,是集体户口,全部粮票、油票都交到食堂。这样就更加没有丝毫自主的机动性。家中连面包屑的储备都没有,一旦错过了食堂开饭时间,就只有枵腹待天明了。而那些独立安家自己开伙的同事就灵活一些,各显神通做一些调剂。有一段时候还有人在家门前试着养鸡,居然真的有了鸡蛋。

有一个冬天,我与一位男同事 C 君一起到另一单位去开会,回来晚了,食堂早已关门。我回到冷冰冰的宿舍空空如也,可谓饥寒交迫。C 君就把我拉到他家去(那时有家的都住在机关大院後面一排平房中),他的夫人是理家能手,自己养了鸡,给我们端出来热气腾腾的二米粥和烙饼摊鸡蛋。我简直觉得美味无比,吃罢周身暖和。此一饭终身难忘。在那种食物极端匮乏的情况下,这样待客实属慷慨。于是我在一段时期内逢人便说 C 君家有贤妻,真是福气。以至于一位女同事半开玩笑地对我说:可别老这样说了,不然好像你恨不得也找一位“贤妻”!稍後,在机关大院中个人养鸡也不允许了。

我的女儿是 1960 年 5 月出生的。那正是全民挨饿进入高潮。当时“孩子他爸”正在农村下放劳动(长期在国外工作的人回来都需要下去锻炼,我如不是有此特殊情况,也会下去的)。我们都认为这是宝贵的锻炼机会,决不想要他为我生产而请假回京。我全靠父母家做後盾,在家坐月子。他们几个月前就把全家的票据和蛋、糖等副食品配额集中存起来做好准备。但是肉票是过月作废的,而且有票也不一定买得到肉。家里的老保姆为此费尽心机,在算准的预产期前夕,以全家的肉票早起排队买了一支蹄炖汤。

偏偏我实际生产的日子比预产期晚了十多天,那时又没有冰箱,急得老保姆直掉眼泪,只有每天煮一开,保证它不变质,到我产後吃到时已经只剩汤了。反正“肉烂在锅里”,并未损失,营养保留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产妇最需要的鸡蛋,靠全家的配额也是不够的。母亲托一位亲戚从农村弄来一篮鸡蛋。那时报上正在大力批判农村自由市场,说是“挖社会主义墙角”云云。我就认定那鸡蛋一定是从自由市场来的,拿出“耻食周粟”的精神,坚决拒吃,真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其“左”愚不可及,而且是诚心诚意,即使外人无从知晓,也要“慎独”。

事实上,我还是享受了某种特殊条件的,因为父亲的级别属于“糖豆干部”,有一些特殊供应,尽管有限。父母的年龄超过六十岁,可以订到牛奶。我产假没有满就被单位一个电话召回,随代表团出国,孩子完全丢给家里靠牛奶喂养。

她之能够健康成长,我也没有因产後营养不良而落下後遗症,都是仰赖父母加上老保姆省吃俭用的支持和精心护理。

关于孩子的名字也与当时的背景有关。人们以为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总会起一个有点书香气的名字。至今还有人问,女儿“陈丰”的名字有何出处。实际上就和饥荒有关。当时陈乐民在农村与贫下中农同劳动、同挨饿(口粮每天只有不到半斤的没有去皮的“毛粮”),热情的老乡听说他添了孩子,纷纷给起名出主意,提到最多的是“满仓”或“满屯”,这代表了最朴素的向往。他就真的写信来建议以“满仓”为参考取名。父母和我商量的结果就用了一个“丰”字,取盼丰收之意,所以後来我们常常和女儿开玩笑,说她差点叫“陈满仓”。

由于我从事的是“涉外”工作,供应再差,对外总还要撑面子,所以外宾的伙食标准,特别是招待会,还是颇为丰盛的。于是就发生有趣的现象:过去我们为外宾举行招待会邀请中方高级人士作陪,往往发出请柬到不了几成,因为他们都很忙。而在“困难”期间,只要有酒会、宴会,那些忙人、要人有请必到,十分踊跃。在那种冷餐会上,服务员端着盘子走过来,大家一拥而上,顷刻间杯盘一扫而光。

有一次周总理在场,我亲自见他不动声色地走过来,轻声对一些高级干部说:“注意点吃相”!我们接待外宾往往需要请一些单位的负责人或专家来同外宾座谈,讲解有关国情和政策。有一位某经济单位的负责人,专业水平高,情况熟悉,一些数字如数家珍,口才又好,还懂外文,每次谈话效果都令客人十分满意,所以在我们单位组织座谈的名单中他总是首选。可以想见,他是大忙人,平时特别难请。但就在那段时期,却一点架子没有了。因为他烟瘾很大,那时没有禁烟之说,接待外宾除茶水外必摆香烟,而且一定是好烟,规格高一点的有时还有点心、水果。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冲着那中华烟而来的。不但在谈话中不断地抽,等送走外宾後,桌上剩下的都放进口袋。不仅他一人如此,外宾离去後香烟入某些私人的口袋已是公开的惯例,总务部门都视中方来什
么人而有所准备。

临时出国的人员按规定在国外期间发少量的零用钱,好像是一天一瑞士法郎,如果出去十天半月,可以凑足十几法郎。过去,人们大多买一些有当地特色的小工艺品或精致的日用品。而到了 1960 年,出国人员无论级别高低,都不约而同用那点零用钱购买食品带回国,也有买维生素和其他补品的。

还有人,买了黄油放在箱子里,回来化了,衣物都被油污。我在女儿三个月时随一个规格很高的党政代表团访问越南,主人发零用钱并陪我们到“友谊商店”购物,我买了白糖,结果引起陪同的主人注意,竟送我一大盒白糖,我因此回国写检讨。

那时还没有明令禁止出国购买食物,後来(可能是 1961年下半年),出国人员在外购买食品日益成风。与此同时,尽管对外封锁甚严,还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国际上对我国经济情况也议论纷纷。于是传达了一道命令:临时出国人员不得在国外购食物回国,以免损害国家形象,“授人以柄”。在那之後,这就成为纪律,事关反帝反修大业,如还有人犯规就是客观上为敌人反华宣传服务了。此之谓饿死事小,面子事大。

大约是 1963 年春,我被借调到全国妇联,随妇女代表团出国参加国际妇女会议。会议在莫斯科举行。此时中苏关系已经相当紧张,争论已经公开化,此类国际会议早已成为中苏代表吵架的场所,其他国家代表一部分追随苏联,一部分追随中国,多数中立,看热闹。无论是工(会)、青、妇、和平会议,内容都大同小异,争吵的议题在同一个时间也基本相同,其激烈的程度视当时中苏两党谈判的情况而定。

那一次照例在出国前召开全体代表和工作人员会议,由团领导交代方针、精神。团长讲完“寸步不让,坚决斗争”等精神後,做了一项特别交代:大家要注意仪表,脸上化化妆,免得在各国花枝招展的妇女群中显得“面有菜色”,人家更要说我们是饿的!那是“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年代,但为外交斗争需要,为了国家体面,不妨爱一次“红妆”。事实上,那时我和不少同事已经得了浮肿。有一段时期每天早晨醒来感到睁不开眼睛,总觉得没有从疲劳中恢复过来。後来就越来越明显,脸上、腿上一按一个坑。陈乐民下放一年後回来更加严重,他本来很瘦,回来变成了大肚子。据说他在下面有一次看水堤时因腿软站不住滚到了水沟里,幸亏被人看见及时救起,没有淹死。

可能 1961—1962 年间是最困难的时候。此时出现了两点极不寻常的政策精神:一是默许,甚至鼓励有海外关系的人接受海外亲友寄赠物品;二是不再强调全力以赴地工作,而号召“劳逸结合”,减轻工作负担,必要时缩短工时以保存体力。前者与我无关,因为我没有海外亲友;後者也没有惠及我,因为那段时期是中苏关系最复杂多变之时,多反映在国际会议中,所以我所负担的工作不但不能减,反而更重,照样开夜车。

不过按规定,晚上工作过十一点就有夜宵,大师傅端上热汤面或烙饼,是一大享受。甚至为此故意把工作拖到那个时候。那段时期出国开会照常进行,我发现一个奇特的体验:每到国外,两三天後浮肿自然消减,有一种忽然神清气爽的感觉。很明显,就是吃了三天饱饭,而且有足够的高蛋白补充。

我在那段时间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中央领导接见外宾时被召去做翻译,大多在中南海,而且大多在半夜。安排此事的是国务院外办,每有任务,由他们通知我所在的单位办公室,办公室随即转告我待命,那我就不能睡觉了。

当时廖公(承志)是外办负责人,又主管我们单位的工作,我们参加国际和平会议的代表团经常是他主要负责,所以对我本人也熟悉。我得了浮肿以後,我们单位领导就以此为例,并以我工作特殊为由,乘机向廖公呼吁,申请补助。刚好此时又发生陈乐民在工作中晕倒抢救之事。于是在廖公授意下,我们单位以我们夫妇健康恶化为例,打报告为本单位职工申请营养补助,由廖公特批若干数量的牛奶。

从那以後一个时期,每天上午十时,工间操时间,大家到一个地方去喝牛奶,鱼贯而入。有人掌勺,从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牛奶中每人发一碗。虽然供应人数不少,也不可能全体职工人人有份,名单如何定的,不得而知。可以想见必然有人感到不平。当时喝到的同事开玩笑说沾了我们两人的光。

但是到“文革”开始,此事反过来成为本单位领导和我们本人的一条罪状,特别是廖公靠边站後,此事更成为批判内容。尽管有此照顾,我的健康还是严重透支,到 1964 年虽然形势已经好转,我却积劳成疾,全面垮台,大病一场,足足休养了两年才恢复正常。此是後话。

平心而论,相对说来我的处境还是比较优越的,可以说间接地享受了某种特权。在极端困难时期,城市居民处境比农村好得多,机关干部又比一般平民好,更无论按级别分配的特权了。大批饿死人都在农村。所以与“反右”以知识分子为重点不同,“反右倾”时机关中批判的对象多为家在农村的干部,因了解家乡情况在机关中发牢骚而获罪。我就曾亲历一次上级机关召开的批斗“右倾机会主义”重点对象的大会,那是一位中层干部(其级别足以看到内部文件),其罪状就是回乡一趟後,在办公室“散布”家乡饥荒的情况,表示对“大跃进”不满,而且还泄露他看到的内部通报中的某些实情。多年後,我家先後请过两名安徽保姆。她们都讲述过家里饿死人的情况。令人心寒的是,她们讲述时非常平静,没有眼泪,没有叹息,好像是在讲别人的事。她们说,过去可以逃荒要饭,那时连要饭都没处去,因为千村万户都一样,没有一户是有存粮的。由于虚报浮夸,上面催交的粮食数量极大,谁家藏一点粮食,村干部挖地三尺也要取走上交,一个保姆家中最後一罐偷埋地下的粮食就是这
样被挖走的。

比起当年农村的万户萧瑟,我的“记饿”真好像有点无病呻吟了。

原于2008年10月17日 发在光明网 ,已不可见。这是据网刊《周末文刊》2021年第1 期7 月31日的文本转发

苏晓康:漫说中原

【《周末文刊》编者按:古老中原,到现代出了「水旱蝗汤」,四九後改 为「水旱谎党」,愈贫瘠愈产「极左」,这是从河南产生的规 律吗?富饶的豫南竟闹出饿死百万人的惨祸,今日郑州大水, 跟「左倾思潮」有关吗?「中国崛起」在古老中原是什么效 应,这场大水可以提供什么教训?】

河南人最爱把河南叫作中原、中州,那典型是一种文化 优越感。潼关以西,黄淮之间的这块黄土,当真是随地一脚 就能踢出盛唐大宋的土坷垃。洛阳是六朝古都,近郊白马寺 是亚洲大陆的佛教「祖廷」,那一带的农地至今还是海外垂 涎的出土文物「高产田」,一犁耙下去兴许就掘出个武则天 朝的熏炉来;东边的巩县埋着北宋七帝八陵,往东南走是武 林胜地嵩山少林寺,再往东就是开封,那个「水浒传」和「清 明上河图」里的京师汴梁,如此等等,在历史文物方面,中 原人除了还要往西边的长安咸阳让一分,便睨视天下,连燕 京、建康也不放在眼里的。虽然近代以来中原极度衰落,但 那种以古老悠久为荣的心态还在。

不过,中原的古迹也是所剩无几。从东汉末董卓焚洛阳、 唐武宗灭佛砸龙门石窟、南宋时刘庸掘宋陵、明末李自成淹 开封,到近代已是一片铜驼荆棘。这半个世纪文物的最大劫 难自然是「文革」,人们又蜂拥去砸龙门石窟,幸好本地的 红卫兵接到指令前去保护;但在洛阳的另一头,白马寺大队 支书带农民冲进寺内,砸碎了一千多年前的辽代泥塑十八罗 汉,还烧了两千年前高僧鸠目什罗从印度驼来的贝叶经。後 来,落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非要朝拜「祖廷」白马寺, 弄得周恩来只好把北京故宫里的贝叶经,和香山碧云寺的清 代夹苎十八罗汉,运来洛阳顶替。

中原本来极富饶,哺育了一个最长久的文明之後,只剩 下脊薄黄土。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一种「耗竭式」 的资源利用模式,使中国从十五世纪就开始了能源危机,富 7/44 比罗马帝国的北宋,中国经济已达峰颠却不可能迈进现代经 济的门槛,最大的障隘是环境破坏、资源枯竭。留在这块黄 土上的中原子民,伴随着物化了的文物古迹和传统虚荣,却 注定要捱贫受穷。加之「中原乃兵家必争之地」,本世纪以 来兵频仍,盗贼蜂起,各种战祸蹂躏中原,到四十年代,河 南人说自己的家园是所谓「水、旱、蝗、汤」的苦境,那「汤」 是指驻扎中原的汤恩伯部队。这四个字,到 1949 年以後, 便要稍加修改,叫作「水、旱、谎、党」。

河南党与「谎祸」(证实了河南骗子多)

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东南江浙一带,抗战 时又内移川中,中原一直是兵祸的走廊,虽未成为可被革命 割据的边区地带,但也出现过豫南大别山(内战时期)和黄 河北岸冀鲁豫(抗战时期)两处「红色根据地」。

二十年代豫西偃师一带有个中学教员,名叫吴芝圃,搞 了一场农民暴动,就跑到广州农民讲习所受业于毛泽东,是 一个典型的狂热小知识分子。这个人日後成为河南的执政者, 加上「水旱蝗汤」本已是生成「乌托邦」迷狂的温床,于是 五零年代河南成为合作化运动最高涨的省份,出现了好几个 集体化的全国典型,如封丘县应举社、新乡县七里营等,都 是受到毛泽东大力推荐的。这反过来也导致了河南的党组织 极端好大喜功、虚夸蛮干的作风。

大跃进前一年,在毛泽东批判邓子恢右倾路线的诱发下, 1957 年夏天,河南省长吴芝圃拿省委第一书记潘复生开刀, 在全省批判以潘复生为代表的右倾路线。省长敢斗省委书记, 下面各级班子自然斗得更凶,党内外大抓「小潘复生」,一 切实事求是、体察民情的声音都消声匿迹,从此养成河南干 部凶蛮无理、欺压百姓无所忌惮的臭名昭著的作风,至今依 然。

研究中国的大跃进,必须分析从河南产生的「公共食堂」 制度,因为它是後来造成大面积饥荒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1958 年七月,在从合作社合并为公社的风潮中,河南个别地 8/44 方自发办起公共食堂,吴芝圃抓住这个苗头,要求全省效法, 家家户户停灶到食堂吃饭。吴芝圃提出的口号是不准一家农 户烟囱冒烟,甚至挨家挨户没收铁锅,通通拿去炼钢。一个 月後,河南就出现 27 万个食堂,参加人数占农村人口的百 分之七十九,为全国之最。公共食堂受到毛泽东的热情赞扬, 这颇符合他所憧憬的东汉三斗米道的「吃饭不要钱」,因而 也要求全国效法。但各省多有抵制。後来的大饥荒证明,公 共食堂办得凶、解散得晚的省分,饿死人就多。

1958 年春 季,吴芝圃提出了全国最为激进荒诞的目标:一年之内在河 南全省实现小麦亩产四百斤、水稻五百斤,水利化,「四无 省」(无苍蝇、蚊子、老鼠、麻雀),绿化,消灭文盲,等等, 诱发了普遍的吹牛浮夸之风,如信阳地区的西平县竟宣布小 麦每亩产量高达 7,320 斤;新乡地区也吹牛日产钢铁 120 万吨,均为「世界之最」。

这起因当然是因为毛泽东大讲废除工资制、在全国实行 吃饭不要钱的供给制,「现在看来搞十几亿人口也不要紧」, 「将来我们要搞地球委员会,搞地球统一计划,哪里缺粮, 我们就给他」,等等。1958 年各省纷纷拍胸脯,争报高指标, 全国汇总数字高达一万亿斤(实际只有 4,000 亿斤),北戴 河会议便把 1958 年的粮食总产定为 7,000 亿斤,登报向全 世界吹牛。既然吹了牛、登了报,就得如数上缴粮食,于是 省里催县里,县里催公社,公社逼农民,交不出粮食就吊打、 捆人。各级干部都怕上级扣一顶「右倾」的帽子下来,也怕 追究说谎的责任。可是哪里有那么多粮食呢?河南的吴芝圃 自然是牛皮吹得最大的。1958 年全省粮食实际产量只有 281 亿斤,可省委硬是向中央上报了 702 亿斤,于是河南的各级 干部向农民追逼粮食就尤其凶狠,全省各地大肆拷打、逮捕 交不出粮食的农民。到年底,豫东黄泛区的农民已经因饥饿 而普遍得了浮肿病,饿死人的现象也开始蔓延。

1959 年河南适逢水旱交加,粮食大幅度减产,全省实产 210 亿斤。8 月中旬吴芝圃开完庐山会议下山来,立即召开 三级干部会议,在全省再一次掀起批判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高潮。这一次,他把右倾的罪名分为八种:即批「三论」(唯 条件论、悲观论、神秘论),又批「五派」(促退派、观潮派、 伸手派、秋後算帐派、炉前摇头派),人人对号,人人过关, 人人自危,全省「恐右病「流行。同时,吴芝圃硬要把灾年 当丰年,明明只有二百多亿斤产量,他竟估产为 450 亿斤, 用这样高出一倍的指标向农民征购,哪个基层干部完不成指 标,就是「小彭德怀」;哪个农民交不够粮食,就会被捆起 来吊打追逼,名曰「拔白旗」、「反瞒产」。如此凶狠的追逼, 把农民的口粮、种子粮甚至喂牲口的饲料粮,统统搜刮而去。 到 1960 年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各地公共食堂普遍断炊, 农民开始偷偷挖地里未成熟的青庄稼,後来就只有挖草根、 剥树皮、吃观音土了。

信阳事件

饿死一百多万人的「信阳事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 生的。

1959 年冬天开始发生大饥荒的消息,最早从河南传出来。 那是北京一些高级干部从老家亲戚偷偷写来的信里发现的。 据说,连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在大别山老家的哥哥, 也沦落到要饭的境地。对这些零星消息,北京只去向河南省 委作一般的查询,河南省委也极力掩盖。直到大饥荒的消息 越传越凶,在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严厉追问下,河南省 委才承认灾情严重。等到 1960 年底中共中央派出工作组赴 河南调查时,死亡最严重的信阳地区已是饿殍盈野。中共党 史上称此为「信阳事件」。这是中共自大跃进以来处理的第 一个饥饿事件,也是全国唯一得到处理的饥饿事件。信阳事 发後,疯狂的大跃进才渐渐停下来。从此以後,中共对信阳 事件以及大跃进中饿死人的情况,讳莫如深,绝口不提,也 不准任何人涉足。河南的老百姓说:那是毛主席脸上的疤瘌。

信阳是河南最靠南的一个专区。京广铁路贯穿其间。东 南部是大别山区,紧靠安徽,极为贫穷;北部数县又是淮河 支流洪汝河流域,近代以来一直是水患频仍的老灾区。只有 南端与湖北接壤,已属江汉平原,盛产稻米,算得上是鱼米 10/44 之乡,人口一千万。信阳在大跃进中很出风头,有两件事是 载入史册的:一件是遂平县的查牙山卫星合作社,在 1958 年 4 月率先由二十七个小社合并为大社,成为全国第一个人 民公社,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全国纷纷朝圣取经;另一 件事是河南、湖北的一些合作社互相比赛放高产卫星,你争 我夺,信口雌黄,放出一个个弥天大谎,最後是信阳的西平 县和平社宣布小麦亩产已达 7,320 斤。这是大跃进中放出 的最大一个卫星,当时的河南日报和人民日报都突出加以报 导,使信阳名声大噪。至今人们提起中国大跃进的荒唐,总 会举到这件事例。

当时的信阳地委书记名叫路宪文,是一个大跃进的极端 激进派。信阳产生上述两个出风头的全国典型,自然是他推 行的激进政策的结果,反过来又成为他的政治资本。1959 年 庐山会议以後,路宪文愈加积极地执行毛泽东和吴芝圃的极 左政策,在信阳展开又一次对农民的疯狂掠夺。在这次狂潮 中,全区不仅处处私设公堂,打人成风,而且公安部门也任 意抓人。据後来中央工作组关于路宪文所犯罪行的报告称, 从 1959 年 11 月到 1960 年七月,整个信阳地区为追逼粮食, 正式逮捕 1,774 人,其中 369 人死在狱中;拘留 10,720 人, 其中死在拘留所 667 人。信阳老百姓形容当时的恐怖情形说: 「干部好似阎王爷,大队好似阎王殿;只见活人去,不见活 人还!」打人最严重的光山县,公社一级的干部亲自主持和 动手打过人的占百分之九十三,斗山公社的一个党委委员、 团委书记,亲自拷打农民九十二人,打死四人,其中有一个 农民,是被他吊起来活活烧死的,当地称为「点天灯」。後 来河南省委在向中央的检讨中,也不得不称这个时期的信阳 「一时间形成了一种恐怖世界、黑暗世界」。

在如此残酷的追逼之下,农民手中的粮食被搜尽,到 1960 年春天,信阳地区的公共食堂也普遍断粮。在大跃进的 公共食堂制度下,只要食堂一断炊,全村人就都无处吃饭。 有的村子八十天没有一粒粮食。于是农民开始大量外出逃荒。 如果那时共产党允许人们逃荒,或许象信阳这样的地方不至 11/44 于饿死上百万人。但是,据中央工作组的报告记载,当时路 宪文指示社队干部派民兵封锁村庄,指示城镇机关、工厂、 学校一律不准收留农村来人,要求各个县委做到「街头、交 通要道没有一个流浪汉」,并下令公安局「限期消灭外流」。 路宪文这样做,显然是害怕信阳断粮的情形传出去,与信阳 这样一个大跃进「先进」地区的名声不符。中央工作组的报 告里记载着当时路宪文的讲话,他说:「不是没有粮食,而 是粮食很多,百分之九十的人是思想问题」。这个报告还称 他「把该地区发生的粮食严重减产和大量饿、病、死人的现 象,一概归之于坏人当权和地主封建势力的破坏,因而提出 打倒反革命复辟势力的做法」。 惨绝人寰的信阳事件究竟死 了多少人,至今仍然是一个谜。今天人们所说的一百多万这 个数字,是根据中央工作组的粗略统计。这个数字的最早出 处,在中央工作组组长陶铸 1961 年 4 月间的一个讲话中, 他在那次讲话说:我看死亡数字就不要再统计下去了,已经 一百多万了„„。从中央工作组的档案里,我们只能看到两 个惊心动魄的数字:一是表面统计饿死十万人的息县,竟有 639 个自然村几乎无人幸存,永远从地图抹去了;二是仅据 潢川、光山、息县三个县的统计,家里大人死光了的孤儿竟 有一万两千人之多。

1961 年初,刘少奇派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和第二书记王 任重,率领工作组赴郑州处理信阳事件,大兴问罪之师,逮 捕了全河南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约八千人,集中整肃,交代 罪行。据工作组的档案记载,大饥荒使河南全省死亡人数在 二百万以上,死亡牲畜七十四万多头,土地荒芜四百四十余 万亩,拆毁农民房屋一百六十多万间。据说毛泽东得知实情, 放声大哭。吴芝圃当时也自请死刑。但到最後他非但没有受 到任何惩罚,反而升调中南局任第三书记,并且一直是中央 委员。「文革」後中央还为他平了反。原定枪决以平民愤的 路宪文和光山县委书记马龙山,後来也留了活口,据说是毛 泽东讲的,「信阳事件」一个不杀,因为责任在他自己和中 央。路宪文也一直被关在河南北部的一个劳改农场,「文革」 结束後,他还活着,居然乘着平反「冤、假、错」案的风头, 给胡耀邦写申诉,说当年陶铸、王任重冤枉了他,要求平反。 胡耀邦批示道:如果连路宪文这样人都要平反,我们还搞什 么拨乱反正?

中州「文革」

信阳事件後河南来了一位新「巡抚」,叫刘建勋。此人 籍贯河北,早年在保定读书时,参与过高蠡暴动。大跃进当 中他任广西省委第一书记,据说较早发现饿死人,抢救及时, 灾情不重,因而颇得北京赏识,派来河南恢复民气。刘建勋 倒是个不爱争强好胜的人,上任後于民休息,凡事留有余地, 河南从此甘居中下游,不报高指标。

但是这位刘书记又过于阴柔,官场里工于心计,上任没 几年碰上「文革」,知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于是 1966 年八届十一中全会毛泽东抛出他的那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 後,刘建勋立即效法,但做得比毛还「阴损」,他一面秘密 与郑州大学的红卫兵头头党言川联络,授意其炮打河南省委, 另一面又召集省委紧急会议,部署各级党委坚决顶住。在这 当儿,刘却飘然逸出,亲自出来支持红卫兵。这一着棋,颇 得毛之真传,立即被接纳进入「红色司令部」,在大批河南 干部挂牌挨斗之时,刘却调京去作「京兆尹」了。

当时「候补」在河南省委书记处里有个山西人名叫纪登 奎,挨斗最凶,死去活来。造反派「二七公社」把他抢来藏 着,以备後用。谁料 1967 年毛泽东路经河南竟问起这个纪 登奎,说「我那个老朋友哪里去了?」原来,大跃进时毛视 察许昌,颇欣赏当时的地委书记纪登奎。这点姻缘, 又引 出许多故事,例如後来纪登奎做到政治局常委,是处理林彪 事件时唯一紧随周恩来左右的人。

1967 年七月武汉事件後,在毛泽东支持下,全国造反派 大夺权,刘建勋回河南成立革委会,起用纪登奎,还有一个 武汉空军政委王新,七月武汉陈再道兵谏时护过毛泽东的驾, 三人主事河南,人称「刘王纪」。他们自然以「二七公社」 一派掌权,清洗所有「保皇派」,在河南稳稳地统治了十年。 这种「造反派」上台执政的情形,「文革」中也就上海王洪 文的「工人赤卫队」办到了。待「九大」纪登奎进京後,朝 里有了人,刘建勋坐得更稳了。「九一三」林彪事件後,刘 又开始接近江青、张春桥,邓小平复出搞整顿,他不买帐, 以至「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刘建勋在北京当面批判他 过去在二野时的上司邓小平,结下不解之怨。1976 年粉碎「四 人帮」後,刘建勋罢官、纪登奎遭贬、河南大翻个,「二七 公社」各级头目纷纷入狱。刘建勋受审查後被开除党籍,直 到临死前,才由他的老友李先念向中央说情,赶到病床前宣 布恢复他的党籍。与毛泽东有知遇之恩的纪登奎,後来虽受 到赵紫阳的特别关照,一度还可望复出,但终于未成,抑郁 而死。

邓小平时代的河南毫无特色。改革刚起步时,毗邻的安 徽率先搞起「连产承包」,四川立即跟进,天下都说「要吃 粮,找紫阳;要吃米,找万里」。河南不敢为天下先,只是 谨慎守摊,待改革大潮涌起,茫然无措,省委换了几茬,还 是不死不活。象河南这样的内陆农业大省,一无临海靠港的 优势,二无丰厚的地下资源,本来就缺乏吸引外资的魅力, 再无中央的优惠,便只好滞留在农业时代苦熬。依照所谓” 马太效应”,中原与东南的差距将越拉越大。

中原性格

中原民风纯朴,宗法社会隐约还在,农人靠天吃饭,观 念不易趋新,维系稳定仍是传统力量。虽有一百多年西风东 渐,除城市逐渐开化,乡间还是乡土中国。中原生态环境恶 化已上千年,人们与洪水旱灾周旋,苦境中习以为常,忍耐 和狡黠内化在性格中,这种性格的极致,是所谓「貌似忠厚, 内藏奸诈」,其代表人物就是那位袁世凯,河南项城人。不 过中原人的脾气,以顺从迎合为主,沉默软抗为辅, 能吃 苦耐劳,少创造精神,容易被道德宗教所慑服。 以这四十年应对共产党统治来说,颇可见出中原人的性 格。中原从来不是东南蒋家政权的势力范围,但也不是西北 中共的范围。淮海大战中共胜利的基础,在于苏豫皖鲁四省农村的土改。五零年代初,中共靠合作化运动,从农民手中 夺回土地,有镇反和「三反五反」的暴力作铺垫,并扶助赤 贫的农村流氓,胁迫富裕农民入社。以写河南合作化运动着 称的作家李准,本是洛阳郊区一个小会计,因几分钱的误帐 被打成「老虎」,开除公职。他胸有点墨,悟出这场土地争 夺的结局,农民一定惨败,于是迎合时势,不断深入农村生 活,偏偏曲解河南的现实,从《不能走那条路》到《李双双》, 专写改造农民的小说和电影,这种「李准现象」正是河南人 性格的一个写照。

中共政权深入县以下,瓦解宗法制度,又收回土地,等 于将农人彻底赶出传统环境,令其在思想制度高度合模、统 管吃喝拉撒睡的「公社」里生活,农人失去任何传统的反抗 手段。因此,当河南发生大饥荒,景况惨烈到易子相食的境 地,居然无人造反,不少地方的农人竟是围在国家粮库周围 纷纷饿毙。这场劫难後,在农村干部个个似阎王的河南,却 又出了一个鞠躬尽瘁的焦裕禄,被兰考人奉若青天,正好让 共产党拿去宣传,把大饥荒里丢掉的脸面又赚了回去。暴力 和道德「两条腿走路」,把个中原制得伏伏贴贴。将近三十 年里,河南农人每年向全国提供大量小麦,但河南人要饭的 名声却传遍全国,他们自己年年吃糠咽菜,住茅草房,承受 各种水旱灾害,农村的破败甚于 1949 年以前,加上生育失 控,人口猛增,教育萎缩,生态恶化,河南人的素质急剧下 降,中州原野遍布沉默无言的茫茫人海,人与自然同时退化, 这样的地区,中国传统难以复苏,正好成为基督教顺畅进入 的地方。今日中国近八千万基督徒中,河南人数居首位。

河南中古人才辈出,中唐後文明南移,近代中原人才凋 零,俊杰稀少。进入现代,从豫北黄河拐弯的滞洪区里,出 了一个农家子弟赵紫阳,少年时只在武汉读过高中,抗日中 参加共产党,以後在南方做官,不知是否受了香港的影响, 这个赵紫阳竟是共产党里最懂市场经济的官员,在中国的改 革中成为第一流的治世能臣。此人性格中传统痕迹尚在,做 人还讲道德,做官还讲风骨。邓小平对赵有知遇之恩,赵从 15/44 来未尚稍有违抗,但在 1989 年的学潮危机中,他不愿再作 邓的挡箭牌,一面力谏不可镇压,一面向学生剖白苦衷,然 後悬崖撒手,退出对抗;事後他又信守初衷,绝不认错,丝 毫不给邓小平这个面子,颇得海内外敬重。赵紫阳此举,是 对中原人性格的一次大突破。

——作者脸书
转自周末文刊2021 年第 31 期 7 月 31 日星期六

汤寿根:关于“科学文化”的一些思考

近年来有两件大事引起了业界的讨论与思索!

第一件2009年2月,“流浪地球”科学幻想电影的上演,引起了一阵科幻热,获得了不菲的票房,好评如潮,剧作者和制作者皆大喜欢!然而,笔者却喜忧交集。喜的是:我国科幻电影,自“珊瑚岛上的死光”演播以来,沉默了多年,本片的献映是一个好兆头,虽也有不少有关科学性的质疑,但它为后来者增添了勇气、看到了前景,必然会精益求精,超越以往;忧的是:科幻文化,曾经有上层领导的支持,认为是科学普及的好体裁, 赢得了大量资金的投入,从而制作出了惊心动魄的影视效果!但是,上层与社会忽视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文化现象——科学文化!

“科幻文化”与“科学文化”本质上隶属于不同的文化领域!科幻文化(尤其是所谓的“软科幻”)是以科学为题材的文学,其主题是揭示一些社会问题,以科学家的工作为背景展开故事,不担负传播科技知识和启发科技思想的作用,但写得好的具有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基本上属于文学范畴;科学文化是以文学来反映科学、反映那些与科学有关的人和事,并通过它们去颂扬真、善、美,是以文学作为载体,传播科学知识,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基本上属于科学范畴。

笔者认为,科学文化的涵义是:科学、文学、艺术。

科学——解读自然奥秘——求真

文学——感悟人生真谛——崇善

艺术——颂扬天地神韵——臻美

“科学文化”为大众架起一座通向“真善美”的桥梁。对我们科普作家来说,就是“用文学艺术的心灵与笔触,诠释与演绎科学技术”。

第二件: 国务院于2021年6月3日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 纲要中将“科幻产业”列为重点工程之一。“搭建高水平科幻创作交流平台和产品开发共享平台……加强科幻影视创作……設立科幻产业发展基金……打造科幻主题公园”等;而且,在有关部门颁布的文件中往往把科普与科幻作为一个词语并列,“科普科幻”怎样怎样!

笔者认为:如上所述,科普与科幻基本上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科幻属于文学范畴,它并无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功能;它是脱离现实,作者头脑里的幻想。如果,非要科幻传播科学知识,反而会抑制了它的发展。恐怕鲜有作者能做到像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那样,科幻同科普双丰收! ; 如果,认为科幻小说有情节、有高潮,能够吸引大众阅读,那么,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一种体裁“科学小说”,它同样有“小说”的功能,而且还能普及科学知识!

目前已发表的科幻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根据一定科学原理,按照科学思维的线索展开情节,因而对传播科技思想,启迪智慧,乃至获得某些科技知识起一定作用。这类作品,国外通常称为“硬科幻”(英美)或“纯科幻”(苏联),也就是科学性强的科幻小说。我国近年来在这方面较好的作品有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刘诗兴的《美洲来的哥伦布》等。

二、以科学为题材的纯文学性科幻小说。其主题是揭示一些社会问题,以科学家的工作为背景展开故事。国外通常称为“软科幻”或“社会性科幻小说”。这类小说不担负传播科技知识和启发科技思想的作用,但写得好的具有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它们大多数发表在文学刊物上。较好的作品有童恩正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严家其的《跨越时代的飞行》等。

三、既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又没有什么文学价值的所谓科幻小说。其中大多数是侦探推理小说,如叶永烈的《科学福尔摩斯》;

一部分是荒诞小说,如北星、曲路的《美女蛇奇案》等。

我们认为:

一、科幻小说能够启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热爱科学,鼓励他们去进行科学探索、攀登科学高峰,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理想和科学态度,因此对促进物质文明的建设,以及创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它在科普创作中的地位,只能是一个辅助的方面,是一个侧面,而不是主要的方面。

二、科幻小说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及进行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情操的教育。

三、科幻小说必须忠实于科学。创造性的想象也必须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为依据,只能在自然科学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于科学发展的可能的未来,作一种设想、一种探求,激励人们向科学难关进军,引导人们沿着科学的道路前进。” (温济泽1983年10月20日)


在人类的历史上,远古时代盛行着一种自然文化。它是人类对大自然崇拜的文明结晶,也是人类对大自然初步认识的产物。随着人类社会的前进,又出现了一种建立在对人自身认识基础上的新型文化,即与自然文化相对立的人文文化。它是人类现代“文明”的真正起点,由于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所以有人也把这种文化叫“民族文化”。

科学文化被认为是当代的先进文化。以今天的决策问题来说,科学文化的进步,就在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决策者的思维程序和方法。科学文化已经成为决策的一种中介背景。决策的成功,除了要有好的决策程序和依赖科学程序所形成的科学方案,还必须有科学文化作为决策者“决策冲动”的智力储备,从而选取最优的方案。在科学文化时代,科学的价值观念是决策冲动的背景力量。现代社会的决策内容,包含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决策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就由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提供的标准来决定。在科学文化时代,社会文化是一种有机的生态系统,即包括先进的科学文化,又包括成熟的人文文化,更含有古老的自然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自然文化与人文文化天然地排斥和限制科学文化,加之科学文化本身的脆弱,在一些人的价值观念中,科学文化的权重还极微,很多人用以决策的文化背景,还是仅在人文文化的水平上。

科学小说与科学文化

科学小说运用最感人的各种文学艺术手段,描述科学技术人员心灵中的那一个个世界。“这里的文学艺术中,含有的不是幻想,但像幻想;不是神奇,但很神奇;不是惊险故事,但很惊险。它将把我们引向远处,引向高处,引向深处,使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境界有所发扬提高。”(钱学森《科学技术现代化一定要带动文学艺术现代化》)但它反映的是科学的真实,就像所谓纯社会小说反映社会真实一样。今天,科学已经大规模地变成直接生产力,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社会功能;科学教育在不断地普及和提高,科学不断地深入人们的认识和生活领域。于是,在人类创造的所谓自然文化、人文文化之旁,又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化——科学文化。这是在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基础上进化而发展起来的高级文化。它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有着很多的门类和不同的文化种属结构;它赖以存在的时代标志都是“科学的文化”,也就是说,它是渗透了科学灵魂的文化生态系统,即所谓“科学文化系统”。人类在发展,社会在前进,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要带来文学艺术的现代化,一些新的文学形式必然产生,文学艺术必然要向科学敞开大门。(摘自汪志《科学小说的审美》2015年4月)

以上资讯供业内同仁参考,并求教方家!

2021年7月18日星期日

【陶世龙的回复】

有关科幻是什么性质的讨论已有多年,见仁见智,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科幻不是科普,不能把科幻当科普来对待。1979至1983年那场争论,即因有小读者看了科幻小说,以为恐龙蛋的化石可以孵化出小恐龙而引起,这还算是小事。近来网上流传郑州暴雨等等极端天气的出现,是某国使用了气象武器云云,如国防大学李大光教授所指出,是把科幻当作了现实,这个问题就大了。因此我认为应当重视汤寿根先生提出的: “ 科普与科幻基本上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科幻属于文学范畴,它并无普及科学知识的社会功能。”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特别需要对科普工作负有责任的领导们注意!

【相关参考】气象武器不存在

国防大学教授说,气象武器不存在(独上高楼望大荒 2021-07-27

气象武器不存在,也无科学原理支持(怀疑探索者2021-07-27

李大光,男,1960年11月生于辽宁葫芦岛。1983年毕业于郑州解放军测绘学院,获学士学位。1995年考入国防大学研究生院,获军事学硕士后又攻读国际战略学博士学位。现为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 百度百科


郑州“雨衣爸爸”被骂上热搜

#雨衣爸爸确系郑州地铁遇难者父亲#冲上了热搜

不怀好意的网暴,把只想默默接女儿回家的雨衣爸爸骂上了热搜。(还把已故的高华教授也捎上)

牠们侮辱过李文亮,诋毁过艾芬,攻击过张文宏,围堵过罗翔,更是两年如一日坚持嘲骂韩红和FF。总之,在毒汁四溅的牠们看来,那些做善事说人话的人,都是别有用心之人,只有牠们这帮从不做善事也从不说人话的杂种,才是真正的爱国者。(摘自气炸:这帮杂种连郑州遇难者父亲都不放过(原创 dndhf 2021-07-29))

事实打了这帮正能杂种的脸,雨衣爸爸就是遇难者张某月的父亲。他之所以在大日头下穿上雨衣去接头七的女儿,是因为伤心过度,再也无法从那场夺走他生平挚爱的悲伤大雨中走出。

身为母亲,我完全能想象他的心情。人生三大不幸是幼年丧亲、中年丧子、老年丧偶。一位父亲,骤然失去唯一的爱女,她不是死于病痛,而是一场毫无心理预期的飞来横祸,你让这位父亲如何承受?

幸运的是,无论正能杂种多么擅长繁殖,牠们都没能淹没天地。这方土地上,总有像郑州拆墙汉子那样的人,在真心实意爱着身边每个人。他们从不高喊口号,但在同胞最需要爱与关怀之时,他们从不乏挺身而出的勇气与良知。( 摘自气炸:这帮杂种连郑州遇难者父亲都不放过(原创 dndhf 2021-07-29) )

陶世龙:愚公的误会

据网名【九夜】在信息交流中保存的文本重新发出。

2019-03-30
陶世龙:愚公的误会

Posted June 27, 2013

五柳村编者按:本文曾于2004年发表在《三思科学》复载于人民网和五柳村。写这篇文章,是因愚公之志固可嘉,愚公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不可取,缺乏科学思维之故。希望通过纠正这一已广为传播的概念,引起对科学的重视。今见《 中国青年报 》发表的王学进《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能研究什么》一文( 2013年06月27日)指出,如用今人的眼光解读愚公精神,可以得出好几种否定性评价,论述周详,许多见解与当年本文所见相合。人民网上的这篇文章还在,遂据以再在五柳村介绍出来,—2013年6月27日。

人民网>>科技>>科技专题>>大话科学·陶世龙专栏>>科技评论

走出认识地球的误区(五):愚公的误会

陶世龙

2004年11月15日13:46

(喜马拉雅,地球的脊梁。NASA空间照片)

愚公移山的故事,流传很广,智叟认为愚公想以一家之力,把太行、王屋这样的大山搬掉,办不到。愚公说:“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 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于是智叟无言以对,成了被嘲讽的对象。

愚公一家可以生殖繁衍,而 山不加增,至少在辩论上听来似乎有理,但他这个理论的基础实际上不存在,因为太行山,还有中国许多高山,都是近千百万年来一直在上升,喜马拉雅山更为显 著,近期测得的数据,一年升高5-10毫米。珠穆朗玛现在是世界最高峰,可原来是海底,在不到200万年的时间内,从和海平面一样高,进而达到现在的高 度;须知它在升出海面后便要受到各种自然力的破坏剥蚀,今天的8848米,是抵消了这些损耗的结果。如果它在成为山后便不再上升,早就天然地夷平了。

山的上升,也就是体积在不断加增;上升1毫米,意味着1平方公里面积上要增加1000立方米的土石方,重几千吨,以太行山之大,愚公一家三个劳动力,又是要运到渤海去,一年才能往返一次,他们搬走的远不如加增的多,愚公立论不能成立,但智叟也没有懂得这一点。

当然,这也不能简单地说愚公和智叟都没智慧,那时的人,只能靠自己的感觉器官来观察自然,而像山的上升,即便是一年100毫米,也难以察觉的。所以在古 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人们普遍以为山、连同整个大地都是稳定不变的。稳如泰山成为无庸置疑的观念,“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哲学,长期是中国社会中的 主流思想。

不过也不是绝对不能认识,因为可以从自然界一些事物的变化来比较分析,中国古代便有过“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沧桑多 变”这类认为地面形态会变化的思想。遗憾的是,中国的古代贤哲,缺少对自然认真地探究,而且在“天人感应”的思想指导下,即使地面的形态出现了明显的变 动,如大地震发生时地裂山崩,也不就自然本身去寻找原因,而用这是上天的惩罚来解释。愚公移山这样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没有人从科学的角度去考究,更不奇 怪了。

地质学的建立,纠正了愚公的误会,人们可以从构成这些大山的地层及其中包含的化石,判断出它发生过的变化。太行山、喜马拉雅山还在上升,都是运用地质学的知识与方法,找到了证据才说的。

峡谷的出现。就是山体还在上升的有力证据,因为只有山体持续上升,河流中的水才会持续向河床底下的岩石冲刷侵蚀,使它不断加深,成为陡峭壁立的峡谷,正 因为如此,所以喜马拉雅山区能有世界第一的大峡谷。太行山中也有峡谷存在。北京的西山是太行山的馀脉,南口、居庸关一带便有曾为文人雅士游览刻石的小型峡 谷。

河流两侧出现的台阶状的平地,证明这里曾经稳定而又升高。

因为河流下蚀的深度,受到它要进入的湖或海的水面 高度的限制,在那里的海拔高度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便会到达下蚀的极限,转为向两侧侵蚀,使河滩的面积扩大,成为平地的开拓者。这些平地当时是和河流水面差 不多高,涨水时就会被淹没,给河滩淤积泥土,布满卵石;现在高出河面很多,离河岸也远了,昔日的河滩,升高为今天的阶地;在阶地上可以找到河边才有的卵 石。有力地说明了地势的升高,

一个地方出现的阶地,常常从上到下有多级,说明这里升起又暂时稳定下来不止一次。

在北京西山,阶地是很容易见到的,明十三陵便都是建造在阶地上,北京猿人居住过的周口店也有。

所以要找寻山在上升的证据并不难。当然,要是没有地质学的知识,看见了也只能失之交臂,而地质学的知识越多,找到的证据也越多。譬如说构成珠穆朗玛峰的 岩石是石灰岩,便可证明珠穆朗玛峰原来是海底,因为石灰岩一般是海里形成的,找到只有海洋里才能生存的生物的化石,证据就更充足了。喜马拉雅山上找到过多 种海洋生物的化石,其中鱼龙的化石特别引人注目,鱼龙不是恐龙,只是海里才有。

在喜马拉雅山上,海拔4000-6000米的高度,发现了今天只能在低于2000米高的地方才能有的植物化石,也可以证明这里原来处于较低的位置,而在测出积累这些岩层需要的时间后,更可算出它上升的速度了。

现代的大地测量,特别是用激光来测量距离的方法出现以后,地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微小变化,都能即时查出。山体有没有上升,更可以直接观测判断了。

当然,也不是说地球上的山,现在都还在升高,只是一部分,但恰恰在中国是如此。这是地球最近历史时期,在岩石圈中发生的两个相邻板块撞击的最强烈地质事 件,正好发生在我国西南边境一带。原本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印巴次大陆向北移动,终于碰撞在一起,中间的结合部位受到挤压,隆起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我 国广大地区都受其影响。象太行山在一亿多年前形成后,本已趋向稳定,顶部的峰峦,已因受到风化剥蚀而消失,变得比较平坦;河流的两侧也因流水的侵蚀和堆 积,开拓出小块平地。但随着喜马拉雅山的上升,太行山也再一次升起而有了今天的形态。我国境内的山,大多有这样的经历。远在加拿大东海岸从东北向西南延伸 到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和欧洲与亚洲之间的乌拉尔山,则没有受到多大影响,便都已变得比较低平,自然界倒是真有这样的“愚公”,把破坏了的山石沙土搬到海里 去,主要是流水的作用。

当然,编制愚公移山这个带有神话色彩寓言的作者,并不是在探究自然,而是借题发挥,用来赞扬那种充分发挥主观 能动作用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也是在显示他辩论的智慧。但他的立论经不起科学的分析,科学要求事实为基础,但愚公则并不考核事实。而且即便如所想象的 “山不加增”,像他的做法也是不现实,不可取的,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好空谈,不务实,缺少科学精神的缺陷。

我发现有位网友雨声就此提出疑问,他说:

关于“愚公移山”,我从哪个方面都想不通。 他想把山搬走,就不说现代的环保和生态的观点,也不说他对邻居等的影响,仅仅从他个人的利益说,他也是得不 偿失的。您想呀,他家面前有座山,影响了他的出入,他感到不方便,他可以搬家呀,那才需要多少时间和金钱呀?!他偏不!他要搬山!那山是好搬的?!他还有 理:我搬不完,有儿子,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呜乎哀哉!几代的人就为了搬山?!搬山为了什么?为了出门方便?!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以及精力都花费在这方面上?—怨不得中国这样呢!

有人说了,愚公移山只是说明了一种精神!

我真不知道这种精神是什么。请问:那山最后是怎么搬走的?—是“神”移走的!

这就是愚公的精神吗?!

雨声时空http://yusheng.boy.net.cn/index.htm

问的好!愚公移山故事的流传和受到欢迎,正好给那种大赞“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重视人与自然协调的说法打了一记耳光。

愚公移山的故事首见于《列子·汤问篇》,《列子》据说是战国时人列御寇(或作 列圄寇)所著,此人据说能御风而行,后来成仙了,后世把他归入道家一类。 当时诸子百家争鸣,为压倒对方,常假托远古不可考的故事乃至神话以逞口舌之辩,其间不乏卓越的思想火花,但同时颇多惑人的诡辩,而不必以事实为依据,仅出 于一己之玄想的也不少。

比起来,孟子说“挟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非不为也。”倒是务实的态度,但似乎人们更喜欢那种空泛的豪言壮语,想成仙的总是比不相信神仙的人要多。

在有个网站上看到一个什么修炼人发表的对愚公移山的看法,更使我吃惊,因为他说:“愚公原来是个神,故事中的智叟原来是个常人。师父说:‘佛、道、神他 们没有人的观念,没有常人这种思维方法’。……如果你是以一个神的想法去对待问题,自然会带来神的状态;如果是以一个常人的思维对待自己遭遇到的问题,当 然见到的也就是人的景象。愚公对待家门前的两座大山,没有常人心,神迹显现了。而那位‘智叟’则会永远迷在常人的假象中兜圈子。

可谓语无伦次,但他是煞有介事。世界已进入科学时代的今天,实在是应该自省了。

当然,对于古人,是不必也不应责难的,那时人类还处于童年时代,对自然、对地球的认识,自然具有童年幼稚的弱点。就是地质学对地球的认识,也是在不断纠正谬误的进程中发展起来的。譬如对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便有过多种解释,就是在今天,也不是什么都清楚了。

地壳是地质学中一个常用的名词。地壳运动也已为大家所熟知,用地壳运动强烈来说明地震的发生、山的形成,大家也多能理解。但当初地壳这个词的提出,其实也是出于误会。

所以出现认识的错误是不足怪的,重要的是能不断发现和纠正错误的认识,这正是科学的特点,在地质学的发展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附录]《列子·汤问篇》中“愚公移山”故事的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 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 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 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五柳村据〈三思科学〉版本制作
来源:人民网(责任编辑:许秀华)

陶德坚:牌坊–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

在中国,无论在通都大邑,还是在僻壤山乡,您都会不时看到一种特别的建筑物–牌坊。它们向人们述说着历史,保持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牌坊–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

陶德坚著

到过北京的人,没有不知道东单、西单、东四、西四的,这是几处挺热闹的商业区,因有过一座或四座牌楼而得名。后来人们慢慢地把牌楼二字节约了;50年代初,这些牌楼又被认为有碍交通而拆去了。但是“老北京”仍很难把它们从记忆中抹去,因为这些牌楼与附近建筑构成的场所,不仅仅是交易之处,而象西方的广场那样,是露天的客厅,民间交谊之所,富有人情味。左图是日本人东野描绘的清朝嘉庆年间东四牌楼的情景,让我们现在还能在纸上一睹古都的市井生活风貌。

 

这是新增插图 1900年时北京哈德门,其牌楼样式与东四及西四的牌楼相同–世龙注

 

牌楼与牌坊

牌楼是牌坊的俗称,正史及志书中均作牌坊或简称坊而无牌楼字样。清人朱一新在《京师坊巷志稿》(1885)中提及东、西单和东、西四时就说得明白:“就日坊北大街,俗称东单牌楼大街”。“瞻云坊北大街,俗称西单牌楼大街”。“东大市街有坊四:东曰履仁,西曰行义,南北曰大市街,俗称东四牌楼大街”。“西大市街有坊四:东曰行仁,西阅履义,南北曰大市街,俗称西四牌楼大街”。

牌坊是很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在近代,她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漂洋过海,在世界不少城市均有修建牌坊之举。

牌坊与坊制

牌坊是作为聚居基本单位的里或坊的大门演变而来;里是坊的前身。里坊制是周朝以来中国统治者一直沿用的一种编民制度。是赋税、力役、兵丁之源,其发生、发展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伦理都有密切的关系。《汉书·食货志》对里的组织和教育作用有清楚的的说明:“殷周之盛,诗书之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在野曰庐,在邑曰里(师古曰:庐各在其田中,而里聚居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于里有序,而乡有庠,序以明教,庠则行视而视化焉。春令民毕出于野,冬则毕入于邑……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师古曰:门侧之堂曰塾,坐于门侧者,督促劝之,知其早宴防怠惰也),毕出然后归,夕亦如之”。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里是一种用围墙封闭起来的基本聚居单位,由里胥掌管里门。里门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其适应于管理的使用功能,里门还担负着彰善瘅恶的教化作用。即所谓旌门之制。

旌门之制的起源

旌门之制起源于周朝,在《尚书·毕命》中就有记载:“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旌别淑匿,表厥宅里,彰善瘅恶”。这是说周灭殷后,将殷民迁至成周,经过了三代,康王认为其中不少人已改造成了顺民,故让毕公将他们区分出来,住到不同的里中,不使其受顽民的影响,在这种“善者”聚居的里门外,树旌旗作为标志。当时是以旌旗来区分贵贱等级的:天子为日月旗、诸侯交龙旗、孤卿红旗、士大夫白边红旗、师都熊虎旗、州里鸟隼旗、县鄙龟蛇旗。志书上没有说明给这些善者之里树何种旗,但总有旌表之意。此后逐渐形成一种旌门制度,不过并未沿用树旗这种办法,而是改用文字来表旌美之意。如燕昭王四年(公元前308年)表甘需之墟为明真里,即将其里门上的匾牌刻上“明真”二字。从此,里门就有了门第高低的标志作用,后来牌坊的旌表功能实滥觞于此。

为坊

改里为坊是北魏以后的事。《魏书·世宗本纪》有“景明二年(501年)九月丁酉,发畿内夫五万人,筑京师三百二十三坊”的记载,说明此时已改称坊;但到隋开皇(581-600年)中,京都诸坊又改称里;再至唐武德七年(624年),又下令将邑中之里改称为坊。名称改来改去,作为聚居基本单位的内容并没有改变,只是反映了当时世多战乱,户口流失,或假磨慕沙门、或阴附豪强以逃避调役所以统治者要对其重组以加强管理,在改朝换代时换一换名称。这样改的次数多了,里、坊经常混用或干脆称为里坊

坊与防

《洛阳伽蓝记》成书在北魏世宗改里为坊后数十年,但该书仍称里:“京师……方三百步为一里,里开四门”,且在书中特别说明:“归正里,民间称为吴人坊”。“寿丘里,皇宗所居也,民间号为王子坊”“永桥南道东有白象、狮子二坊”。坊就是防的意思,狮子、老虎、异族和经常为争夺王位而大动干戈的王子们,在老百姓看来都是需要防的,但当权者更要防的是还老百姓,里改称坊,更能体现建立这种编民制的本意。从宋人吕大防(1027-1097)主持复原的长安图碑残片中,可以看到光宅、翊善、长乐三坊,在图中就是用围墙和坊门来表示“坊”这个基本的聚居区的概念的。这些坊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日出开门,日落时敲街鼓60下后即关闭坊门,一般的老百姓和官员均不许直接向坊外开门,只有三品以上的大官可以享受直接向坊外开门的待遇。所以对坊的管理作用着重体现在对坊门的管理上;而对坊内老百姓的教化作用,也体现在按教化之意来取坊名,将刻有坊名的匾牌悬挂于坊门上让老百姓进进出出均受到教化的作用。这些坊名往往是在规划时就决定了的。

坊制与坊巷制

坊门演变成牌坊,是唐以后的事。由于商业与手工业日益发展,城市人口密集,城市的生活起了很大的变化,宵禁制度已不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随着宵禁制度的取消,坊墙及坊门均失去了原有的使用功能,封闭的里坊制遂过渡为开放的坊巷制;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迁,离开了一马平川的黄河流域(产生棋盘格式里坊制的地理环境),到了水网纵横的江南,也是促成里坊制向坊巷制转变的一个原因。坊巷制即仍保持坊的编民制的行政组织,但民宅均沿街巷布置,直接向街巷开门,在街头、巷口树一个类似坊门但无门扇的标志,其上悬挂坊名的匾牌–牌坊从此产生。

牌坊–坊巷的门牌

自从改为坊巷制以后,坊的围墙取消了,坊,仅仅是一种行政区划,能够体现坊的只有坊的标志牌坊而已,牌坊与坊似乎已成为一体,所以乾脆把牌坊称作坊,我们在看史料时首先要辨明这“坊”是聚居区还是牌坊。例如浙江《镇海县志》载:嘉定八年(1215),代理知县戴栩“始立门牌,各以坊市旧事”建了通利坊、永安坊、景福坊、荣贵坊、淑孝坊、富德坊、亨济坊、柔远坊、栖凤坊、孝行坊、和丰坊、保定坊、善庆坊、上安坊、清宴坊、洪化坊、仙桂坊、神秀坊、宝山坊;从该县志的附图–宝庆县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9个坊均是按编民的老规矩建立的行政区划的名称,是坊巷制而不是里坊制,其中有通利坊等等4个坊用牌坊作为标志,还有五个坊未设牌坊,仅是地域的位置,从图2看来,这五个坊均位于城市的边缘。图中还有引铺、西KE(石旁加可)、利涉道三座牌坊,从坊名上看与其他作为坊名的牌坊不同,未加坊字,这三座坊是作为道口、水闸等的标志物,可见,此时的牌坊已作为一种独立的标志建筑而扩大了其使用范围了。

牌坊–商业的标志

牌坊作为坊门的演变物,自然也保存了坊门的旌表功能,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尤其是明清两代旌表成为牌坊的主要功能,所以有人把牌坊称为中国所特有的个人纪念碑。明朝的牌坊,以科举(状元、进士……)和高官(尚书、御史……)牌坊为多;(左图,安徽歙县1584年示建的明代大学士许国石坊)清朝则以贞节孝义牌坊为多(右图,四川的一座节孝坊)。据《吴县(今苏州)志》载,明时吴县境中共有牌坊123座,其中科举高官的占99座;清时牌坊113座,其中节孝坊有力7座。再如前面提到的镇海县,明时50座牌坊中,高官、科举的占34座;清时49座牌坊中除孝子、乐善好施两座牌坊外,其余47座全被贞女节妇占去了。每一座贞节牌坊,都记载着一段悲惨的反人性的历史,对妇女压迫的程度与贞节牌坊的数量是成正比的。明清两代“个人纪念碑”泛滥,可能与旌表政策放宽有关。据清人赵翼在《陔余丛考》旌门法式中所述:“旌门之式,旧最繁重……皆官为建造也,今制应旌表者官给银三十两,听其家自建。”由于官府所费不多,自然可以放宽审批,于是中了科举和做了大官的人,自有巴结者张罗,为其树坊,而家族人等,也愿抬出个把孝子节妇以为门第增光,一时竟纷纷立坊,成为时尚。也有对这种立坊之事不以为然者,如范正平不愿接受地方官为他家树立“忠直牌坊”,他说:“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总之,这种“个人纪念碑”往往几代人后即无人照管而自然损坏了;象安徽歙县棠越村的七座贞节石牌坊那样完好地保存下来是很难得的,木牌坊毁于战火自不必说,即使是石牌坊有时也难逃厄运,如《灵宝县志》光绪二年(1876)刊本就有这样的记载:“旧有牌坊八十座,因流寇陷城,欲于潼关筑坚城,利用牌坊之石巨而近,遂拆运以去仅余三耳。”又如兴城县城内大街上有两座为守边大将树的石牌坊,其中一座在文革中被拆毁了。

 

牌坊–公共建筑序列的组成部份

牌坊不仅具有标志和旌表作用,还是构成建筑空间,加强公共建筑群体序列和轴线作用的建筑处理手段,由于牌坊本身能使视线穿透,所以用它来围合的空间较之中国建筑习用的用围墙和建筑来围合的封闭的庭院来得通透、开朗和活泼,所以自从有了牌坊这种建筑类型后,在学宫庙宇等前面,往往都用牌坊来组成一个学前庙前广场。中国建筑十分重视空间序列,往往用中轴线将一幢幢建筑和一个个庭院串连起来,使人在沿着轴线绕过一幢幢建筑后,体会到建筑群体的恢宏,但这种在头脑中形成的虚轴线往往不易体会,所以一般人只有登上景山才能体会到从正阳门经故宫、景山直到地安门钟鼓楼这条轴线的宏伟气势。相反,西方建筑的轴线是实在的,是由两旁建筑所限定,使视线只能沿着一定的方向看过去,所以轴线和视线是一致的,易于理解的,尽管不易产生那样宏伟的气势却具有直观性。牌坊出现以后就使中国的建筑序列增加了可理解性,因为牌坊是可容视线穿透的,将牌坊组合到建筑序列中或建筑序列的端点,均有增强序列效果的作用。例如北京昌平的明长陵有长达七公里的神道,一座六柱五间的巨型石牌坊作为神道的起点,人们在未进入神道之前,就透过牌坊看到了远远的明楼和宝顶,这样长的轴线一下子就被收入眼底,设想如将石牌坊换成一座山门,就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效果。所以明清以来,在陵墓、庙宇、学宫、社坛、苑囿等等公共建筑中,用牌坊来增强空间的艺术效果是很常用的手法,而且保存至今的也最多。(左上图安徽歙县棠樾村的牌坊群)

史料中最早记载的牌坊

据笔者目前掌握到的资料,最早的牌坊是浙江的黄岩县,建于熙宁九年(1076)的清镇、钦贤、仁凤、新罗四座牌坊,从嘉定癸未(1223)陈耆卿编的《嘉定赤城志》所附黄岩县志图中可以找到清镇、钦贤、仁凤三坊,图中均画出了牌坊的形状,树于巷口;新罗坊在县城东一里,故图中没有绘入。又据《吴县志》载,吴境内有14坊均为宋以前建的,即比清镇、钦贤、仁凤、新罗四坊又早了116年,但未能进一步确定其修建年分,这14坊到底谁先谁后亦无考,只好在此存疑了。

现存最早的牌坊

据《嘉定县志》载,学庙前的兴贤坊(左靠边)是在淳佑(应为示旁,下同)九年(1249) 时兴建的,此后又于至正十四年(1354)于兴贤坊的东面兴建了儒林坊(今育才坊),正德元年(1506),在学庙灵星门南面兴建了应奎坊(今仰高坊,左靠右),共同组成了学庙前的广场,此后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万历十四年(1586)、天启四年(1624)、康熙四十二年(1703)、乾隆四十六年(1781)共五次修庙前三访,到光绪五年(1879)重建仰高、育才二坊,修兴贤坊。从这些记载来看,兴贤坊自建成后共修过六次,且据现今向该学庙管理人了解,也确认现今的兴贤坊仍为淳佑九年所建。故此,笔者认为,兴贤坊是目前掌握资料中最早兴建而保存至今的牌坊。但是,也还有疑问之处,光绪六年重修的《嘉定县志》附图上所绘的兴贤坊是重檐的,它应是最后一次修理的实录,但从现在的兴贤坊来看,却是单檐的,是图画得不确还是此后又重建过,还是修理时去掉了一重屋檐,均不得而知,也只好暂时存疑了。(两张图均为薛求理1988年摄)

牌坊最多的城市

苏州曾经是牌坊最多的城市,据吴湖帆先生考证,宋平江府(即今苏州,亦即《吴县志》中的吴境与长洲境)城图碑是绍定二年(1229)重建平江坊市时刻的,共有牌坊65座,前面已经提到明时的苏州仅吴县境内即有牌坊123座,清时有113座,可谓牌坊最多的城市。故在《吴县志》坊巷卷中,十分自豪地说:“观坊之多而知风化之美,观巷之多而知民居之密,坊与巷俱以多为贵,而巷多又不如坊多之可贵,所以然者,民欲其庶欲其富又欲其善,国有旌典所以劝善也,建坊以资观感,庶巷处者悉兴于仁也,斯二者亦以资观感岂仅备稽考乎。”然而现在苏州的牌坊已所剩无几了。

牌坊最多的街道

牌坊自脱离坊巷独立出来,作为“个人纪念碑”,就不甘居于陋巷偏僻之处,而愿“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所以都纷纷建到最热闹的大街上去,于是明清以来出现了不少这样的牌坊街。牌坊最多的街可能要算常州府前大街了,在光绪五年(1879)重修武进《阳湖县志》中附有余文钺绘的武进阳湖县治图中可以看到,从常州府大门前的“中吴要辅”牌坊起,至天禧桥头的甲戌牌坊止,糖葫芦似地共串了24座牌坊,真可谓密集如林的牌坊街了。常州府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甲戌等11座以年份命名的牌坊,都是科举高中者,再加上尚书等高官牌坊,说明能将牌坊立到这大街上都是最有身份的,贞女烈妇们的牌坊,一座也挤不进来。现从这幅图中截取常州府前大街这部分(左图)以飨读者。

表意的“牌”与支撑体的“坊”的分离

中国的牌坊与西方的凯旋门或纪念碑不无相似之处,但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最大的区别是“坊”本身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有含义的“牌”的支撑体,其本身并无含义,不象西方的凯旋门尤其是纪念碑那样,要通过其上的雕刻和形体来喻义。同是一座牌坊,只要把碑上的文字加以改变,就能表达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意义北京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牌坊,是从东单牌楼西总部胡同口搬来的,这座牌坊在东单时是在八国联军压力下修建的标志中华民族耻辱的克林德坊,俗称克林德碑,第一次大战后民众捣毁此坊,政府将其石运至当时的中央公园再建成一座牌坊于于985于985985于985,取名公理战胜坊,50年代郭沫若题写了保卫和平以纪念抗美援朝的胜利,于是公理战胜坊又成了保卫和平坊。牌坊改名的事是常见的,嘉定学庙前的兴贤坊就曾五易其名,往往随修缮者的意愿来更改;牌坊搬家的事也不少见,如平江府城图碑上的宾兴坊,就是绍定元年(1228)知府赵善瀚从别处移到贡院南的;吴县学庙前的首邦文献坊,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被知县曹汝召移到县治前去了。这些都是由于牌坊具有与西方的凯旋门、纪念碑不同的特点,在西方是没有这种形体与含义分离的情况的。由此而想到,即使北京的东、西单牌楼,东、西四牌楼当时非拆不可,也没有必要拆毁它,如果把它们拆迁至王府井大街及大栅栏、琉璃厂等商业步行街上,既可保存这些文物,又可增加这些地区的商业气氛,还可以起到限制车辆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从牌坊看中华文化的趋同性

牌坊本身并不表义,仅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虽因材料的不同而有木牌坊、石牌坊、砖(琉璃)牌坊(用砖砌成凯旋门的形式,再在其外表用琉璃贴出柱、梁、斗拱、檐口等组成的牌楼形状)的区别,又因大小的不同而分两柱、四柱、六柱等三种,还因形式不同而分为起楼(有屋檐)、不起楼(无屋檐);有冲天柱(柱状如华表,高出檐顶)或无冲天柱等等,但做法上均有一定的格式,可按一定的规则,例如算出各部件的尺寸及相互间的比例关系,所以一提到牌坊,就可以大致想到其形状,而不象西方的纪念碑追求各自不同的个性,我们通过牌楼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趋同性,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别。

原载《中华文化纵横谈》第二集,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武汉,1993

[跋]这篇文章本是吴世昌先生要写的。那是在1986年春,为了筹办《中华文化》这本杂志,去吴先生家约稿,开头没谈稿子,而是从为什么想到办这样一个刊物说起,谈话中吴先生对北京拆掉牌楼特别激动:说牌楼妨碍交通,他不知道在这十字路口就是该减速!

于是我说,那你就来一篇。吴先生一口答应了,并说题目就叫“还我牌楼!”。吴师母在侧说这太刺激了。于是最后确定为“为牌楼恢复名誉”。吴先生还答应当这杂志的顾问。

但是这年8月31日,吴先生遽归道山。而尽管准备办这杂志的华中工学院(后改名华中理工大学)积极性很高,国家教育委员会也支持,但就是得不到期刊号,办不成。幸亏学校的出版社支持,将已收到的稿子出了一本《中华文化纵横谈》,自然也就没有能在书中为牌楼恢复名誉,想起来心中总是遗憾。

这第一本纵横谈出来后,印过两次,出版社感到质量不错,是在1988年,提出再编一本。我想到这次无论如何要给牌楼恢复名誉,这文章不好写,转来转去,最后落到德坚身上,此时她已退休在北京,有时间,查资料也方便,几个有关的大图书馆都去了,中午就在里面吃面包,这样专心干了几个月,于是就有了上面这篇文章。文章的内容看来已超出吴先生的原意,而在文字上自是不及吴先生如椽之笔。逝者已矣!显然是无法代替的。但是德坚的钻研结果,给我以震惊,原来这牌坊除了它的威严或华丽,竟还是屈辱与高贵,自豪与辛酸,种种人生的记录。对它不止是恢复名誉,而应从中读出历史,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找到它新的位置。这些不多说了,读者看后,见仁见智,自去感受。——陶世龙

【附】

美司法部:”不应将布鲁克斯议员排除在 1 月 6 日的诉讼之外”获美媒大量报道 | 川普支持者在华盛顿举办新闻发布会被扰乱

美国司法部不会在国会大厦骚乱诉讼中为共和党议员辩护

文件照片:美国众议员莫布鲁克斯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宣布

路透社2021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三,上​​午 9:02

华盛顿(路透社)——美国司法部周二在一份法庭文件中拒绝为共和党众议员莫布鲁克斯在诉讼中辩护,该诉讼指控他密谋煽动 1 月 6 日在美国国会大厦发生的骚乱。

布鲁克斯曾要求司法部考虑他受《西部荒野法案》的保护,该法案保护联邦雇员免于因在工作中采取的行动而被起诉,涉及民主党国会议员埃里克·斯沃威尔提起的诉讼。

司法部的文件可能表明它可能无法为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辩护,后者也因涉嫌密谋煽动袭击而被斯瓦尔威尔起诉。

该部门在法庭文件中表示,它已经确定布鲁克斯在 1 月 6 日的集会上露面——特朗普劝告他的支持者停止证明乔拜登的选举胜利——是一项竞选活动,而不是他作为总统工作的一部分。众议员。

该部门在文件中说:“国会议员受到一系列限制,一方面要仔细区分他们的官方职能,另一方面是竞选职能。”

“煽动或共谋煽动对美国国会的暴力袭击不在众议员或任何联邦雇员的工作范围之内,因此不是美国作为被告适当替代的那种行为。 Westfall法案,”它说。

集会结束后,特朗普的支持者冲进国会大厦,打破障碍,与警察发生冲突,并迫使国会议员逃往安全地带。

“今天的行动强烈表明,司法部也将拒绝为特朗普 1 月 6 日的行动辩护,”倡导组织保护民主的律师安妮·廷德尔说,该组织代表两名国会山警察单独对特朗普提起诉讼。

司法部上个月敦促法院在 E. Jean Carroll 提起的诉讼中取代美国政府作为被告,这位作家指责特朗普在 25 年前强奸了她,并在他担任总统期间否认了这一指控,从而诽谤了她。

法律专家表示,该部门在该案中的行动旨在保护总统职位,而不是持有该职位的人的个人利益。

(Eric Beech 和 Sarah N. Lynch 报道;Mohammad Zargham、Sandra Maler 和 Himani Sarkar 编辑)


美国不会为众议员莫布鲁克斯在 1 月 6 日的支持特朗普集会上的讲话辩护

尼克·维瑟赫芬顿邮报
2021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三,下午 12:17

司法部周二表示,众议员莫·布鲁克斯(R-丙氨酸)并没有在他的公务作为国会议员的范围内行事时,他发表了讲话唐纳德·特朗普的支持者1月6日说,立法者没有被保护通过保护国会议员免受法律诉讼的法律。

这一决定是在众议员埃里克·斯瓦尔韦尔(加利福尼亚州民主党)今年对布鲁克斯、前总统特朗普和律师鲁迪·朱利安尼提起的诉讼中做出的。该诉讼指控这三人煽动对美国国会大厦的致命袭击,因为特朗普及其代理人继续散布谎言,称 2020 年总统大选已从他手中窃取。

该机构写道: “记录表明,布鲁克斯在 1 月 6 日的集会上露面是竞选活动,在联邦选举的候选人中选边站不属于美国的事务。” 这位官员后来补充说:“煽动或共谋煽动对美国国会的暴力袭击不在众议员或任何联邦雇员的就业范围内,因此不是美国可以适当替代的那种行为作为Westfall法案下的被告。”

布鲁克斯辩称,他在“停止偷窃”集会期间履行了他作为国会议员的职责,因此受到《西部荒野法案》的保护,该法案保护联邦雇员免受与其工作相关的诉讼。司法部的决定意味着联邦政府不会取代布鲁克斯成为诉讼中的被告,这与众议院周二做出类似决定相呼应。

《纽约时报》指出,这一决定可能意味着司法部可能会拒绝在诉讼中为特朗普提供保护,并迫使他为自己辩护。

在他 1 月 6 日的演讲中,布鲁克斯使用了煽动性的言辞,他告诉聚集在白宫附近的特朗普支持者“开始抹黑并踢屁股”。

“美国不需要也不能忍受,不能再容忍任何软弱、畏缩、懦弱的共和党国会议员和参议员,他们觊觎沼泽所提供的权力和声望,同时在特殊利益集团主人的脚下跪地求饶,”布鲁克斯在集会上说。“因此,今天在另一个方面很重要。今天是美国爱国者开始记下名字和踢屁股的日子。”

《华盛顿邮报》周二晚间报道称,布鲁克斯认为 DOJ 本周的决定是错误的,法院最终会站在他一边,因为他“不主张任何人在任何竞选活动中做任何事情”。

“如果这是标准,那么国会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竞选,因为国会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竞选,”他告诉该出版物。

邮报补充说,此案最终将由法官或上诉法院裁决。

这篇文章最初出现在HuffPost 上并已更新。

DOJ: Ala. Rep Brooks should not be dismissed from Capitol riot lawsuit; actions not ‘within scope’ of duties司法部:唉。众议员布鲁克斯不应该从国会大厦骚乱诉讼中排除;不在职责范围内的行为

凯文·约翰逊,今日美国2021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三,上​​午 10:06

众议员斯瓦尔威尔说,特朗普在数月的时间里通过重复的信息建立了暴民。
众议员斯瓦尔威尔说,特朗普“在几个月内反复发送信息”建立了暴民

司法部周二晚间得出结论,众议员莫布鲁克斯 (R-Ala.) 不保证被排除在国会大厦骚乱诉讼之外,该诉讼声称国会议员、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特朗普的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和私人律师鲁迪朱利安尼帮助煽动了致命的袭击。

司法部在由加利福尼亚州众议员埃里克·斯瓦尔韦尔提起的诉讼中发现,布鲁克斯在参加国会大厦围攻前的集会时未能证明他的行为“在其职权范围内”。

更多:官员要求立法者“深入了解”1 月 6 日国会大厦骚乱的真相

更多:1 月 6 日委员会举行首次公开​​听证会,旨在查明是谁组织和资助了国会大厦叛乱

司法部总结道:“记录表明,布鲁克斯在 1 月 6 日的集会上露面是竞选活动,在联邦选举的候选人中选边站不属于美国的事务。”

“国会议员受到许多限制,一方面要仔细区分他们的官方职能,另一方面是竞选职能。因此,这里所讨论的行为不是国会议员任职时应履行的那种行为,或基本上在管辖法律要求的授权时间和空间限制内。”

斯瓦尔韦尔于 3 月对特朗普、他的同名儿子朱利安尼和布鲁克斯提起民事诉讼,称他们应对“一场谎言和煽动性言论活动负责,导致美国国会大厦于 2021 年 1 月 6 日被解职”。

布鲁克斯是一个目标,因为他当天早些时候在白宫附近的特朗普集会上发表了讲话。诉讼中引用这位国会议员的话说,他敦促人群是时候开始“踢屁股”,并询问参与者是否“愿意为美国而战?”

在周二的另一份文件中,斯沃尔韦尔将布鲁克斯 1 月 6 日的露面视为“推动一项暴力破坏总统乔·拜登的选举投票证明的计划”。

在众议院委员会审查国会大厦骚乱的开幕会议上,四名执法人员的证词是在数小时后提交的。

这些官员描述了与暴徒的残酷肉搏,他们遭到殴打和辱骂,他们特别呼吁立法者确定是谁煽动了袭击。

更多:“这就是我要死的方式”:在 1 月 6 日的听证会上,官员们讲述了令人痛心的袭击事件

“这就像一场中世纪的战斗,”国会警察中士阿奎利诺·戈内尔 (Aquilino Gonell) 说,他全身浸透在腐蚀性化学品中,并被杆子殴打,杆子上还挂着一面美国国旗。“我们并肩作战,一寸一寸,以防止意图颠覆我们民主进程的暴力暴徒入侵国会大厦。”

代表 Liz Cheney (R-WY) (R) 迎接美国国会警察中士。 阿奎利诺·戈内尔
代表 Liz Cheney (R-WY) (R) 迎接美国国会警察中士。阿奎利诺·戈内尔

贡献:巴特詹森

这篇文章最初出现在今日美国:司法部:不应将布鲁克斯议员排除在 1 月 6 日的诉讼之外

目前上面 这类攻击川普及其支持者的消息正被美国“主流媒体”大量报道,对川普及其支持者的活动则相反,下即一例:

抗议者在华盛顿打断盖茨和格林新闻发布会

Storyful 2021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三,上​​午 4:27

7 月 27 日星期二,抗议者扰乱了美国代表马特·盖茨、路易·戈默特、保罗·戈萨尔和玛乔丽·泰勒·格林在华盛顿司法部外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共和党代表表示,他们举行新闻发布会是为了抗议对因 1 月 6 日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而被捕的人的待遇,并宣布他们正在起诉南希佩洛西议长,因为他们因在众议院没有戴口罩而受到罚款。 .

现场录像显示,示威者吹口哨并扰乱了活动。在抗议者走到讲台后面后,代表的安全细节关闭了新闻发布会,并将他们转移到不同的地点。图片来源:Brendan Gutenschwager 通过 Storyful

2021 年 7 月 28 日,星期三,上​​午 4:27

7 月 27 日星期二,抗议者扰乱了美国代表马特·盖茨、路易·戈默特、保罗·戈萨尔和玛乔丽·泰勒·格林在华盛顿司法部外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共和党代表表示,他们举行新闻发布会是为了抗议对因 1 月 6 日美国国会大厦袭击事件而被捕的人的待遇,并宣布他们正在起诉南希佩洛西议长,因为他们因在众议院没有戴口罩而受到罚款。 .

现场录像显示,示威者吹口哨并扰乱了活动。在抗议者走到讲台后面后,代表的安全细节关闭了新闻发布会,并将他们转移到不同的地点。图片来源:Brendan Gutenschwager 通过 Storyful

沉雁:从困难群众到朝阳群众的距离就只剩一口气

 淮安市洪泽篮球 昨天2021-07-27

从困难群众到朝阳群众的距离就只剩一口气

文|沉雁

某家外媒记者在河南采访时被当地群众围堵,引发了自媒体激烈反弹,甚至一部分愤怒的正义之士还说“这样愚昧无知的群众,我们再也不用关心他们的遭遇了”。就在大家对围堵外媒记者的群众义愤填膺时,有自媒体公知大V出来打圆场了,说那些围殴外记的群众是朝阳群众,不是人民群众。

我也反复看了几遍视频,我也一样,笃定那些是朝阳群众而不是人民群众。因为我看见现场围堵的群众中,有人扮黑脸(拉搡外记的男群众),有人扮白脸(瘦高穿绿体恤戴黑口罩的女群众),扮黑脸的气势汹汹,扮白脸的像拉架的。当那个扮白脸的女群站在中间说:“他们也是来帮助我们的,只是他们以往报道不客观,总是报道我们的阴暗面。”接着就是现场其他群众帮腔:“为什么不报道我们的正面积极形象”。

再接着,坏球老胡迅速站出来扮红脸了,他当天就写了一篇评论《面对西方记者不怀好意的采访,我们该怎么办?》。在文中他还用了红体强调“中国公众对西方媒体的报道产生了愤怒情绪完全事出有因。西方媒体长期扮演了抹黑中国的角色,对西方社会形成了偏执的对华看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一看老胡这腔调,他就像是现场围堵外记的群众的远程遥控领导一样,我就更加笃定围堵外记的是朝阳群众了。

当我笃定是朝阳群众后,昨天晚上睡觉前我就拟定了今天要写的题目《明明围堵外记的是朝阳群众,你们对人民群众愤怒个啥?》。仅凭题目就可知,我是准备对不明真相的正义之士火力全开大加批判的。但睡了一觉醒来之后,我变了,并且是180度的大变。我咋变得这么快呢?

醒来时我在朋友圈刷到一张图片,请读友们一定要认真看完这个郑州群众的上下两条微博。

郑州群众在7月20日的微博里清晰倾诉,当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家里老人困在洪水中时,他的心情是“真感到无力,自己只能提着心,却什么也做不了。”显而易见,在7月20日这天,这位郑州群众是一位典型无可奈何的困难群众。

但在7月24日这天,这位四天前还是困难群众的郑州微博用户突然画风突变,一副视外媒记者如仇寇的朝阳群众模样咬牙切齿跃然纸上。原因无外乎,他没去5号线地铁口和那个隧道口流泪献白花,他家人和亲人死里逃生活过来了。

我久久凝视着这个郑州群众从困难群众到朝阳群众突然变脸的画风,心中五味杂陈,一脸懵逼。我原先以为,朝阳群众都是有组织、有领导和有暗线操纵的非困难群众。但这个郑州群众彻底颠覆了曾经的“我以为”,他从困难群众翻脸为朝阳群众看不出有谁组织过他、领导过他、操纵过他。同时,我心里也在苦苦思索:如果这个郑州群众的亲人都在洪水中死光光,他还会不会死心塌地做一个铁杆儿朝阳群众?

就在我苦苦思索时,不经意间刷到著名作家赵瑜的文章《如何评价外媒记者的郑州市民?》,她在文中陈述了西安U型锁事件中的受害人李建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话:“要怪还是怪那辆日本车,我们要是不买日本车就好了。”活脱脱一个至死不渝的朝阳群众。原来十年前那场震惊世界的U型锁事件,不是朝阳群众砸了无辜群众,而是朝阳群众砸了朝阳群众。

当年李建利被蔡洋用U型锁砸成重度脑震荡,虽然蔡洋被判了十年,但李建利因为住院欠医疗费高达158万,一直到今天还在医院养着呢。试问,还有比李建利同志更困难的群众么?没有了。但就是这样一个至今还在鬼门关晃悠的困难群众,无须任何人组织、领导、操纵他,只要他还有一口气,他做朝阳群众的意志也是坚定而坚决。所以,我重新拟定了本文的主题:从困难群众到朝阳群众的距离就只剩一口气。

去年在贫病交加中死去的吴花艳,去年在阳台擂鼓救母的敲锣女,刚刚在网上发动水滴筹的巴黎恋人,她们哪一个不是在鬼门关徘徊过?她们哪一个不是被她们所爱的东西锤得只剩一口气?但她们只要还剩一口气,她们就毫不犹豫与十年前被U型锁砸瘫的李建利和今天围堵外记的河南群众一样,做一个铁杆儿朝阳群众。这真是神了,经历再多的灾难,经受再多的锤击,他们不但没有痛醒,反而百炼成钢,千锤百炼将自己锤成了关汉卿自嘲的“铜豌豆”。

还是鲁迅看得彻骨穿心:“我们只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铜豌豆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暂时做稳了铜豌豆的时代。”

什么叫铜豌豆?

关汉卿是这样描写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大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吟诗。”

如果关汉卿再添上“会卡拉OK,会打麻将、会斗地主、会广场舞”,那就是贯通古今的铜豌豆了。

铜豌豆是怎么炼成的?

其实没什么神秘可言。自从大秦之后,秦制沿袭至今,经过历朝历代的改良优化,秦制就像一台炼铜炉,人民群众经受整整两千多年的高温烤炼,祖祖辈辈都被炼成了亮闪闪的铜豌豆。

启蒙一个朝阳群众就是在启蒙一个经受两千多年炼制的铜豌豆,所以,启蒙不单是伪命题,简直就是缘木求鱼。只要秦制这台炼铜炉还在,即便把铜豌豆锤得粉身碎骨,只要没有灰飞烟灭(只要还剩一口气),它被炼铜炉收纳进去几滚几滚又是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

我今天看见著名科学家饶毅教授所写的一篇文章《当今社会正在批量生产“铜豌豆”》,他说得千真万确,几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公知大咖去抗衡一个批量生产的炼铜炉,其实就是自娱自乐。所以,我们经年累月针砭时弊,并非是想改变什么,也并非能改变什么,也仅仅是为自己筑起一道精神防火墙,以防自己一不小心变成了朝阳群众、变成了铜豌豆。

沉雁

感谢一路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