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世龙:2006北京行纪(1)飞越北冰洋

  加拿大大西洋时间9月22日凌晨二时许起床,将以前存的和刚收到的稿件5篇发出并更新了快递、在四时许去机场,5:45正点起飞。时气温较低,两件毛背心都穿上还披上夹大衣。别人固不必如此,终究年龄在那里,不能硬撑,我在这类事情上总是保持低调的。

  今日天晴,因加拿大实行夏时制,此时天色尚暗,飞行时许,始见晨光熹微。两小时零五分后,飞机正点到达多伦多,因与Fredericton有一小时的时差,时为当地时间6点55分。加拿大因地处两洋之间,东西相距甚远,不是全国都执行同一时间,而是自东向西划分四个时区。我的住处与温哥华相差达4小时。

  不过飞机再次起飞后不再西行,而是大体上沿西经90度北上,再扶摇向西。飞行约4小时后到达加拿大北部的维多利亚岛上空濒临北冰洋了。飞行时间增到约6个半小时即飞过航程一半时,已到达北冰洋上空,与北极保持一段距离,估计是在沿北纬80度飞行并逐渐转到东经110多度沿经线南向北京。说估计是因为机上的电视报道没有显示经纬度,大体应该是如此,因为总得选择最短距离。结果是真的只飞了13个半小时就到达北京机场了。如飞抵机场上空就算北京时间11时10分正点到达;如着陆才算,则稍有晚点。

  这个航班AC031不像从温哥化华飞北京的航班常是满座,约有三成空位,但这足以保本了。我坐过加拿大不少国内航班有空座达六七成的,所以这家航空公司常在闹财政危机中过日子,濒于破产几次,现在没有了还有点钱赚,除了改善管理,如国内航班没那么多了,很大一个原因是飞向亚洲主要是中国各地区的生意好。这个AC031的乘客大部是中国人。

  这次在北京入关没有前几次拥挤,取行李也较快,出来家人接着走五环路约半小时就到家了。比当年从北京到武汉乘火车得花十六或二十多小时轻松。

 经过北冰洋时,窗外气温一直报告为零下59摄氏度,平流层中的温度不因所在经纬度不同而变易,故早年多以同温层称之。我在上初中时,探索同温层,近于今日航天之吸引青少年,1940年在香港的商务印书馆出过一本《同温层之探险》,郑太扑编译,为自然科学小丛书中的一本。时值抗日战争紧张之际,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已遭破坏,出版者仍能坚守岗位,不忘出版科普图书,是很难得的。

  那时飞机虽已出现但高度达不到,人类要进入对流层是靠气球,困难并有危险,曾有几位探测勇士因此牺牲,而仅数十年之后,普通人也能进入同温层,舱内冷暖适宜,较水上船只更为平稳,从加拿大越洋到中国,朝发夕至。唐李贺在《梦天》中有云:“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那是诗人的幻想,而今可为人所目击了。不过在飞越北冰洋时,只见下面白云如絮,并未能看清洋面是什么样子,只是电视显示的地图上得知正在穿越北冰洋上空。由此引出许多遐想。

北冰洋逐渐“由白转蓝”,各国眼红竞逐航道卡位战,中国也踏上冰上丝绸之路,RFA

  从地图上看,这次从多伦多到北京,走的是一条直线,仅在局部稍有偏移,因为地图表现的是它在平面上的投影,实际上飞机是贴近固体地球的表面飞行,是一条弧形的线。

  因为我们看惯了以太平洋为中心的平面上的地图,所以常感觉加拿大距离中国遥远。但如以北冰洋为中心,就可以看到,中国和加拿大实为近邻。

以北极为中心的世界(网络图片)

  北冰洋也曾被人叫做北极海,是考虑到它的面积不够大。严寒的气候使它大面积封冻,也难以如真正的海洋那样起作用。但地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还在继续,也许有一天北冰洋不再有冰雪阻滞,同太平洋印度洋一样荡漾着湛蓝的海水,船只可以方便往来。对人类来说,有可能从以太平洋为中心的世纪改变为以北极海为中心的世纪。

  北极海周围有广阔的大陆架,石油天然气丰富,还有大面积的处女地,在气候变暖到一定程度后,这里的能源将被开发出来,原来的不毛之地也会变成良田沃野民居。增加的财富有可能补偿因气候变暖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我对人类的未来仍是乐观的,但仍需要人的艰苦劳动,人类必须进取也必定会进取。

(XYS20060925)
◇◇新语丝(www.xys.org)(xys.dxiong.com)(xys.3322.org)(xys.xlogit.com)◇◇

发在五柳村的因网站被关闭而消失,这是《知乎》保存的《新语丝》的文本

留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