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村纪事】二校门见证清华沧桑

五柳村言:本文系2011年4月27日首发于五柳村在和讯网所建博客【求索天地间】,当有纪念清华百年之意,次日即为育则维善余言先生收藏到他的个人图书馆。2013年8月31日五柳村在和讯网等处的多个博客突然被关闭消失,亏得余言先生保存的还在,遂据以再次发出。——2021年4月25日。

二 校门”是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门,以清朝的皇家园林为基址,原为康熙皇帝的行宫—— 熙春园的一部分,后被拨做游美肄业馆,即清华学堂。修建校舍时,“乃先支银七千一百七十二两,筑围墙六百五十二丈”。1911年初,随着围墙的合拢,校门 建成,其大拱门的两侧各嵌两根西式立柱,门楣上刻有清末要臣那桐的手迹“清华园”,古典优雅的校门成为了清华大学的标志。1933年,清华大学扩建,修了 西校门,原校门便成为了“二校门”。( 第一座毛主席像修建始末:引发各地争相修建热潮 (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综合报道2009年12月03日0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wuliucun“没有党就没有清华的今天”–中国选举与治理网转发徐京跃等在人民网发表的文章获热评。http://t.cn/hdmYc0 五柳村言:1948年清华大学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大学”,:在毛泽东等领导人关怀下,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经过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又变为新型综合性大学.–二校门就是见证.图原二校门1962年摄(因网上图片难辨是否为原建筑物,故用了1962年请路人为我和我的妻子与母亲和岳母拍下的一张照片。) 原文转发(8)|原文评论(3)

THEKid_Q这话也对,没有的话肯定不是今天这样子

 @wuliucun:1966年8月24日下午,伴随着“只准左派造反,不许右派翻天”的口号和 “拿起笔做刀枪,集中火力打黑帮”的歌声,上千名红卫兵冲进清华园,在刘菊芬和贺鹏飞的带领下,这座巴洛克风格的古典西洋砖石结构大门,在锤子的敲击下,在汽车拉绳的拖曳下轰然倒塌.http://t.cn/hduQkr 原文转发(19)|原文评论(10)

CleverCell极大的讽刺,美国人给你建高等学府,你自己砸掉 //@喷嚏网铂程:转发微博。

@wuliucun:1967年5月4日,在清华大学“二校门”的原址上,全国第一座大型毛泽东塑像正式落成。这座用钢筋水泥制作的毛主席塑像,加上底座,高达八点一米,像雄伟的泰山,巍然屹立在清华大学校园中心。5月5日的《人民日报》记载了当时的“盛况”http://t.cn/hduRpt五柳村言:基座上有蒯大富找林彪题的”四个伟大” 。 原文转发(4)|原文评论(1)

刘宪阁:现在的清华学生中,恐怕没多少人知道这些往事了


@wuliucun:1987年8月26日,校方先在清华主楼大厅挂起毛泽东青铜浮雕像以代替位于二校门位置的旧塑像。3天后,曾轰动一时的第一座毛泽东塑像一夜间消失了。http://t.cn/hdu3xz 1991年,在校友们倡议下,二校门于建校八十周年前夕重新复建落成.费用来自5000多位校友和21个校友会组织的捐款,http://t.cn/hdu3x7 

清华大学建筑”二校门”图案注册商标@wuliucun清华大学校友、学者翟华在他的个人博客中说: “老‘二校门’、毛主席塑像再到新‘二校门’,把清华和清华人分成了三个时代。”五柳村言:这个新时代的特征仍少不了以”二校门”为标志2002年9月 16日北京晚报记者今天从清华大学获悉,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向清华颁发了商标注册证http://t.cn/hduBRX

28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wuliucun这才是清华百年校庆所应纪念的。//@人大张鸣:黄在世时,连博士都没有带过,不申请,清华就不给带。 //@控高跟鞋的政治控小京:满眼党校。。 //@方海博:一声叹息。。。

@章立凡#清华百年#【追 思黄万里先生】原拟今天应邀参加清华校友自发的黄万里先生追思会,昨夜得知遭压力被迫取消(他们要捧的是张光斗)。百年清华园,不再有梁启超、王国维、陈 寅恪、赵元任,不再有梅贻琦,不再有黄万里,不再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剩下标准件制造和“工程师治国”。特此致哀。 原文转发(4868)|原文评论(1217)

【相关阅读】转自科学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1-10

清华二校门的百年沧桑

■黄延复 贾金悦

在清华大学东西主干道中央路北,有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该建筑中间大拱门的两侧各嵌建两根陶立克西式立柱,门楣上书刻有清末要臣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这便是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先后有了新的大门——西校门和南校门,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

这座“二校门”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高校所有建筑中,“知名度”最高的建筑之一了。

在历史上,清华园曾是康熙皇帝的行宫——熙春园的一部分。1909年,清政府将其拨做游美肄业馆(1911年在清华园开学时更名为清华学堂)的馆址。1909年10月,游美学务处动工兴建校舍。

在施工中,工人首先修筑了围墙和校门,修建围墙共六百五十二丈(含修补原有六十余丈未倒之墙),“原砌墙高至顶一丈,厚均二尺,下宽上窄”,修筑费用“合银7172两”。至1911年初,随着围墙的修建,校门也随之建成。此时,校园的面积达到了450余亩。

原来,在二校门附近曾有一座宫殿式的建筑,名“永恩寺”,为园主的家庙。建校时决定将大殿拆除,并由游美学务处发给寺庙主持僧人恤银,将他们遣往他处。现在,两株钻天的古柏和甬路东侧草坪上用水泥板块覆盖着的那口古井,即为当年永恩寺的遗物。

1915年考入清华的梁实秋先生曾对早年的校门姿貌做过描述:“清华的校门是青砖砌的,涂着洁白的油质,一片缟素的颜色反映着两扇虽设而常开的黑栅栏门。”无论远望还是近观,校门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外形挺拔清丽又不失巍峨庄重,在背后两棵古柏的俯抚下更显得美丽。

几十年来,这座校门留下了多少大师名家执教治学的身影,留下了多少清华学子勤奋学习的足迹。它往往是清华人心目中的第一印象,也是清华人心目中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不仅仅是一种追忆、一种怀念,更是一种向往、一种热爱、一种对未来的希冀。

清华大学1960届校友徐谦曾以《别梦依依二校门》为题写道:“……典雅古朴、庄重晶莹的二校门,这里曾留下清华人的几多情思,过照澜、跨石桥,不由发思古之幽情,校友师生多么希望重温旧梦!”并借唐诗“人生几回伤往事,来如春梦几多时?碧山终日思无尽,绿叶成荫子满枝”,抒发自己对二校门深深的相思眷恋之情。清华大学1934级校友韩克信则感慨道:“我对二校门怀念之情,更重要的是来自母校的受教。四年学校教育,一如慈母的哺育……每当我怀念母校时,母校的容颜,正是这端庄典雅、洁白如玉的二校门。”

然而,当时间来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座寄托着清华人浓浓母校情怀的二校门,却没有躲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

“文革”初起时,清华大学的红卫兵把二校门作为“四旧”,用汽车拉着绳子将其拖倒。多少清华人目睹了二校门的遭遇,痛心而又无奈。之后,在该处树立起一座高大的毛主席身着军装的全身塑像,塑像正面的底座上镌刻着“四个伟大”的题词。这座塑像首开先例,在全国引发了共建毛主席塑像的浪潮。

1991年,在校友们的倡议之下,二校门于建校八十周年前夕重新复建落成。复建费用来自5000多位清华校友和21个清华校友会组织的捐款,重建工程及制作捐赠纪念册费用共计人民币85483.35元。如今,二校门又重现了它优美的身姿。校门两侧的干道旁,是成行的银杏树,到了秋天便满目金黄,一如盛装严整的皇家卫队。秋风过处金叶飘零,最勤快的校园清洁工也不忍立刻将其扫去,总是多留几日这美丽的秋景。二校门已然成为清华园中不可不知、不可不游的景点之一了。

作为清华大学的象征,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伴随祖国命运的转变,也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每每当你经过这儿,总能看到或有人驻足观赏,或有人摄影留念。每逢节假日或学生毕业时刻,这里更是人头攒动,过往车辆则只能踟蹰前行。清华的第一个校门——二校门,不仅仅是清华园鲜明的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朴实、荣辱不惊性格的象征。

(本文转自《清华园风物志》,本报记者陈彬编辑) 《中国科学报》 (2019-01-10 第6版 人文)

留下评论